2025年10月8日,海南發展的一則公告,讓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海控三鑫”)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一紙公告
按下 “暫停鍵”
公告里明確寫著,早在2025年7月,海控三鑫就對550噸窯爐及5條深加工生產線進行了停窯減產。
這個決定并非臨時起意,公告中直接點出了原因 ——“降低運營成本,避免繼續生產造成更大規模的虧損和資金投入”。簡單來說,就是繼續開著生產線,虧的錢會越來越多,投入的資金也會打水漂,所以不得不按下 “暫停鍵”。這則公告,也讓海控三鑫背后的困境徹底浮出水面。

虧損加劇
“止損” 成必然
其實在2025年7月停窯減產之前,海控三鑫的經營狀況已經亮起了 “紅燈”。為繼續與重點客戶合作,海控三鑫保持2條深加工生產線進行生產。
然而,受光伏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光伏玻璃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海控三鑫近三年持續處于虧損狀態,且短時間內難以扭虧。
經審慎研究,海控三鑫決定關停剩余2條深加工生產線,即于2025年9月底實施全面停產。全面停產后,海控三鑫將依法依規完成剩余員工安置,保留必要的留守人員。與此同時,根據公司發展規劃,為實現及時止損目的,擬申請對海控三鑫進行破產清算。
從海南發展此前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海控三鑫連續多個季度處于虧損狀態,且虧損幅度在不斷擴大。
作為一家以光伏玻璃生產為主的企業,海控三鑫的盈利高度依賴光伏行業的景氣度以及原材料價格。2024年下半年開始,光伏行業出現階段性產能過剩,光伏玻璃價格持續走低,而生產光伏玻璃所需的原材料價格卻居高不下,直接擠壓了海控三鑫的利潤空間。
面對持續的虧損,海控三鑫也嘗試過調整生產計劃、優化成本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從海南發展2025年半年度報告能看到,海控三鑫當期營收1.92億元,同比下降63.3%;凈虧損1.95億元。面對持續惡化的財務數據,“停窯減產” 成為了無奈卻必要的 “止損” 選擇。

戰略斷腕
破產清算的 “減負” 與布局
停窯減產未能扭轉困局,海控三鑫最終走向了破產清算的終局。海南發展在10月8日同步披露的公告中明確,海控三鑫全面停產后,擬申請對控股子公司海控三鑫進行破產清算。截至2025年6月末,海控三鑫資產總額僅4.99億元,負債卻高達6.59億元,凈資產為-1.6億元,已資不抵債且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其中欠付海南發展的4500萬元借款已逾期3個月以上。
對海南發展而言,破產清算本質是一次 “戰略斷腕”。剝離這一 “失血點” 后,上市公司可停止資金投入,避免擔保責任進一步擴大 —— 目前海南發展為其提供的擔保余額仍有2.83億元,破產清算后可通過資產處置部分追償債權。
更關鍵的是,此次處置未對海南發展核心業務造成沖擊。公告明確,海控三鑫的營收、資產體量占公司整體比例較低,不會影響幕墻工程、特種玻璃深加工等主營業務的正常開展,也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從戰略層面看,剝離非核心虧損資產后,海南發展可集中資源聚焦高端制造、跨境貿易等自貿港核心賽道。
不過,破產清算仍存不確定性:法院是否受理、資產處置回收率等均未可知,海南發展已提示 “債權可能無法足額追償” 的風險。但對這家光伏老兵而言,破產清算是行業周期與自身局限疊加下的必然結局;對海南發展來說,這既是及時止損的無奈選擇,也是優化資產結構、聚焦戰略的主動布局。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