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排名第四,中國排名第二的光伏EPC(工程承包)企業,航天機電(600151.SH)的日子過得并不風光。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23日,33家A股光伏發電概念上市公司中,已有24家公司對中期業績進行了預估,其中業績預喜公司達15家,占比近七成。而在行業普遍回暖的形勢下,航天機電卻“逆勢”預虧,凈利潤同比減少153.14%。
如此糟糕的業績與其光伏主業表現不佳密不可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航天機電的光伏組件銷售僅為240余兆瓦;光伏電站轉讓49.5MW,不到全年計劃目標的1/7。多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恰恰是因為光伏組件和電站出售計劃未達預期,導致其業績報表頻頻亮起“紅燈”。
“逆勢”虧損
背靠大央企,頭頂航天光環,航天機電從2000年開始涉足光伏領域后,曾一度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熱點。
在外界看來,光伏是一個資產與技術兼重的產業。而航天機電實際控制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央企背景具有得天獨厚的融資便利,加上其航天軍工的技術優勢,讓航天機電在光伏行業迅速崛起。
與多數企業一樣,航天機電轉入光伏之初也是將重點瞄準了多晶硅、組件等行業上游。但很快,因光伏上游組件、晶硅等產品價格開始下滑,航天機電就陷入困境,其在2011年虧損一度超億元。為擺脫頹勢,航天機電將原本用于技改的數億資金轉投光伏電站,這一舉措讓其得到了短暫的喘息。2013年,航天機電電站EPC業務增長超過1000%,凈利潤同比增加10.33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根據行業機構數據,航天機電在2014年蟬聯全球光伏EPC企業排行榜第四名,中國排名第二,并且還以組件產銷量均超過800MW的成績,躋身中國光伏企業組件出貨量排名前十名。
然而,隨著競爭加劇,航天機電再度陷入困境。2014年,盡管其營業收入同比實現了增長,但凈利潤水平卻同比減少84.48%。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航天機電實現營業收入13.55億元,同比減少10.28%,凈利潤虧損1803萬元,這與去年同期盈利3394萬元相比又減少了153.14%。
行業形勢明明回暖向好,為何航天機電卻由盈轉虧?航天機電就此向記者回應稱,具體的營收情況在半年報均有披露,不再贅述。
隨后,記者查閱其半年報發現,航天機電將營業收入的減少歸結于“光伏組件銷售量及價格同比下降”,并稱“公司在涉及雙反政策的海外市場尚未完成光伏產能和銷售渠道的布局,歐美等海外銷售遭遇貿易壁壘,市場開拓面臨較大壓力”。
航天機電的光伏組件銷售以“固國內,擴日本,拓印度”為策略。而由于國內市場啟動較晚,日本的光伏發電補貼出現較大幅度下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航天機電的出貨量,上半年其組件銷售為240余兆瓦,不及去年銷量的1/3。
另據航天機電副總經理、電站事業部總經理吳昊透露,去年航天機電出售電站170MW,今年的目標是計劃出售350~400MW。而今年上半年,航天機電只完成轉讓了49.5MW的光伏電站,不及全年目標的1/7。
電站險途
盡管光伏電站銷售遲遲難以打開局面,航天機電在電站方面的投入依然只增不減。
今年6月10日,航天機電董事會審議通過了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A 股股票的預案,擬以不低于13.75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19637萬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7億元,其中24億元將用于投資建設320MW光伏電站。
截至7月底,航天機電新增光伏電站建設指標/備案268MW,其中分布式電站63MW。新開工建設電站項目169MW,并網投運122MW,外接EPC工程110MW。
在業內人士看來,航天機電在耗巨資鞏固其電站地位的同時,隨著電站規模的擴大,其所面臨的風險也與日俱增。
據了解,2014 年,國家對光伏電站年度新增建設規模總量控制,項目開發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同時,光伏電站必須在正式并網發電后方可實現轉讓銷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對光伏電站的出售進度。
在上述人士看來,盡管航天機電背靠大央企能夠降低融資成本,但其遲遲無法打開電站銷售渠道,導致資金回籠遇阻,風險隨之而來。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對記者稱,電站銷售問題是航天機電光伏板塊業務下滑的主要原因。蕭函表示,航天機電建設完成光伏電站后可能因項目收益率不能完全滿足投資者需求或雙方交易條件未達成一致而使電站無法按計劃實現銷售,導致最終獲利的不確定性增加,前期投建電站所耗巨資的回報周期將被拉長,項目開發面臨長期風險。
有消息稱,航天機電從2013~2014年曾在產權交易所兩度掛牌打包轉讓旗下兩個光伏電站項目的股權,但遲遲未找到受讓方。而今年上半年航天機電成功轉讓的永登49.5MW 電站,因其曾獲得中國光伏電站優秀質量大獎,質量達標才得以順利出售。
另一方面,為確保電站后期收益,買方市場也會“挑肥揀瘦”。一位從事光伏電站投資的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企業對光伏電站的開發和收購有嚴格把控,主要集中在電站的建設指標與備案、涉及的土地要求和接入條件,以及建成后送出與消納的條件。該高管稱,原則上公司所投資的光伏電站回報率不低于9%。
“光伏電站小、散、亂的投資局面正在加速洗牌”,在該人士看來,優勝劣汰已經難以避免,隨著前期投建電站的陸續釋放,航天機電所面臨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如何及時將電站變現,回籠資金,盤活現金流,將是其未來亟須解決的棘手難題。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23日,33家A股光伏發電概念上市公司中,已有24家公司對中期業績進行了預估,其中業績預喜公司達15家,占比近七成。而在行業普遍回暖的形勢下,航天機電卻“逆勢”預虧,凈利潤同比減少153.14%。
如此糟糕的業績與其光伏主業表現不佳密不可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航天機電的光伏組件銷售僅為240余兆瓦;光伏電站轉讓49.5MW,不到全年計劃目標的1/7。多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恰恰是因為光伏組件和電站出售計劃未達預期,導致其業績報表頻頻亮起“紅燈”。
“逆勢”虧損
背靠大央企,頭頂航天光環,航天機電從2000年開始涉足光伏領域后,曾一度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熱點。
在外界看來,光伏是一個資產與技術兼重的產業。而航天機電實際控制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央企背景具有得天獨厚的融資便利,加上其航天軍工的技術優勢,讓航天機電在光伏行業迅速崛起。
與多數企業一樣,航天機電轉入光伏之初也是將重點瞄準了多晶硅、組件等行業上游。但很快,因光伏上游組件、晶硅等產品價格開始下滑,航天機電就陷入困境,其在2011年虧損一度超億元。為擺脫頹勢,航天機電將原本用于技改的數億資金轉投光伏電站,這一舉措讓其得到了短暫的喘息。2013年,航天機電電站EPC業務增長超過1000%,凈利潤同比增加10.33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根據行業機構數據,航天機電在2014年蟬聯全球光伏EPC企業排行榜第四名,中國排名第二,并且還以組件產銷量均超過800MW的成績,躋身中國光伏企業組件出貨量排名前十名。
然而,隨著競爭加劇,航天機電再度陷入困境。2014年,盡管其營業收入同比實現了增長,但凈利潤水平卻同比減少84.48%。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航天機電實現營業收入13.55億元,同比減少10.28%,凈利潤虧損1803萬元,這與去年同期盈利3394萬元相比又減少了153.14%。
行業形勢明明回暖向好,為何航天機電卻由盈轉虧?航天機電就此向記者回應稱,具體的營收情況在半年報均有披露,不再贅述。
隨后,記者查閱其半年報發現,航天機電將營業收入的減少歸結于“光伏組件銷售量及價格同比下降”,并稱“公司在涉及雙反政策的海外市場尚未完成光伏產能和銷售渠道的布局,歐美等海外銷售遭遇貿易壁壘,市場開拓面臨較大壓力”。
航天機電的光伏組件銷售以“固國內,擴日本,拓印度”為策略。而由于國內市場啟動較晚,日本的光伏發電補貼出現較大幅度下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航天機電的出貨量,上半年其組件銷售為240余兆瓦,不及去年銷量的1/3。
另據航天機電副總經理、電站事業部總經理吳昊透露,去年航天機電出售電站170MW,今年的目標是計劃出售350~400MW。而今年上半年,航天機電只完成轉讓了49.5MW的光伏電站,不及全年目標的1/7。
電站險途
盡管光伏電站銷售遲遲難以打開局面,航天機電在電站方面的投入依然只增不減。
今年6月10日,航天機電董事會審議通過了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A 股股票的預案,擬以不低于13.75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19637萬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7億元,其中24億元將用于投資建設320MW光伏電站。
截至7月底,航天機電新增光伏電站建設指標/備案268MW,其中分布式電站63MW。新開工建設電站項目169MW,并網投運122MW,外接EPC工程110MW。
在業內人士看來,航天機電在耗巨資鞏固其電站地位的同時,隨著電站規模的擴大,其所面臨的風險也與日俱增。
據了解,2014 年,國家對光伏電站年度新增建設規模總量控制,項目開發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同時,光伏電站必須在正式并網發電后方可實現轉讓銷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對光伏電站的出售進度。
在上述人士看來,盡管航天機電背靠大央企能夠降低融資成本,但其遲遲無法打開電站銷售渠道,導致資金回籠遇阻,風險隨之而來。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對記者稱,電站銷售問題是航天機電光伏板塊業務下滑的主要原因。蕭函表示,航天機電建設完成光伏電站后可能因項目收益率不能完全滿足投資者需求或雙方交易條件未達成一致而使電站無法按計劃實現銷售,導致最終獲利的不確定性增加,前期投建電站所耗巨資的回報周期將被拉長,項目開發面臨長期風險。
有消息稱,航天機電從2013~2014年曾在產權交易所兩度掛牌打包轉讓旗下兩個光伏電站項目的股權,但遲遲未找到受讓方。而今年上半年航天機電成功轉讓的永登49.5MW 電站,因其曾獲得中國光伏電站優秀質量大獎,質量達標才得以順利出售。
另一方面,為確保電站后期收益,買方市場也會“挑肥揀瘦”。一位從事光伏電站投資的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企業對光伏電站的開發和收購有嚴格把控,主要集中在電站的建設指標與備案、涉及的土地要求和接入條件,以及建成后送出與消納的條件。該高管稱,原則上公司所投資的光伏電站回報率不低于9%。
“光伏電站小、散、亂的投資局面正在加速洗牌”,在該人士看來,優勝劣汰已經難以避免,隨著前期投建電站的陸續釋放,航天機電所面臨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如何及時將電站變現,回籠資金,盤活現金流,將是其未來亟須解決的棘手難題。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