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三年上市的華電新能在近期登陸A股,180億元的募資規模大概率坐穩2025年A股IPO募資額頭把交椅。
其布局的5.25GW風光大基地、3.6255GW負荷中心就地消納、3.052GW新型電力系統協同發展及3.238GW綠色生態文明協同發展項目,勾勒出這家風光投資主力的未來布局重點。
無獨有偶,今年3月深交所受理的華潤新能源IPO,不僅是該所年內首單,更以245億元募資創下該所實施注冊制以來的紀錄,其中七成資金將投向30余個風光項目。
能源央企新能源板塊密集叩響資本市場大門,意味著在經歷近兩年的沉寂后,央企新能源分拆上市的大潮再度涌起。
不過,華電新能此次募資較原計劃的300億元已大幅縮水,這種規模收縮恰是風光市場環境變遷與資本態度趨于謹慎的直接映射。
上半年受政策不確定性影響,部分央國企已推遲甚至終止光伏項目招標。當電價日益成為投資審批的核心指標,光伏投資審批收緊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樣的行業轉向中,由五大能源央企主導的風光大基地還能為“十四五”收官階段的光伏市場注入多少動力?又將如何開啟“十五五”?
風光大基地狂奔四年
三大發電企業提前一年完成目標
先來回顧下風光大基地的規劃……
風光大基地,即集中在西部資源富集地區(如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建設大規模風電、光伏發電項目。
2021年10月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其中明確提出“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風光大基地”自此成為中國能源轉型的標志性符號。
第一批(2021年12月):50個項目,總裝機9736萬千瓦,風光比例約4:6,絕大部分已并網;
第二批(2022年2月):以庫布齊、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為重點,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區為補充,綜合考慮采煤沉陷區。規劃裝機4.55億千瓦,風光比例約2:8,目標在“十四五”期間完成2億千瓦;
第三批(2023年4月):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第三批新能源基地規模約5200萬千瓦,風光規模比例約為1:3。在沙戈荒基礎上,新增海上光伏、深遠海風電、綠氫、儲能等多能互補形式。投資主體出現了寧德時代、天合、阿特斯等民營業主。
到如今,風光大基地如火如荼干了四年半,成為支撐風光產業發展的核心支柱之一。能源央國企尤其五大大干快上,在“十四五”期間牢牢占據一線投資開發商地位。
截至2024年底,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華能就已實現了新能源裝機目標。
國家電投保持穩進態勢,2024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穩步提升,2025年更劍指75%以上,在2024年同比提升2.82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提升2.6個百分點。
國家能源集團則在光伏投資上突飛猛進,連續幾年增幅超過100%,提前一年實現“十四五”目標。2025年,繼續加大海上風電、沙戈荒、水風光大基地資源獲取及建設力度,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華能裝機容量突破9500萬千瓦;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51.8%。2025年錨定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持續攻堅自主創新。

華電2024年創下開工、在建、投產規模新高,總裝機突破2.4億千瓦,境內清潔能源占比56.2%,年初便明確以“擴綠、提質、增新”,確保“十四五”目標落地。
大唐雖前期增速滯后,2024年卻以近60%的增幅加速追趕,清潔能源占比突破47%,正緊盯開工投產節點,誓要高質量完成規劃目標。
20省提前完成“十四五”光伏裝機目標
大基地進展不及預期
在政府與企業的協同推動下,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各省“十四五”新增裝機已完成98%,整體進展顯著,區域分化卻愈發突出。
2024年末,全國已有16個省市新能源裝機規劃完成度超過80%,比如浙江、福建、安徽、江蘇、湖北等,還有15省完成度不足80%。
其中有20省提前完成光伏目標,多省甚至超額完成光伏目標,與風電4省提前完成風電目標有明顯對比。這與風電成本降幅慢于光伏以及風光大基地面臨并網挑戰等不無關系。
華東、華中等地區的快速推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分布式光伏政策的加持,但裝機猛增也引發局部市場的電價震蕩。
比如戶用光伏大省山東,2025年4月分布式現貨電價一度跌至0.0159元/度,光伏最出力的10~16點,成為深谷電價時段,電價低至0.05元/度以下。夏季用電高峰期現貨電價略微回升。
工商業集中的江蘇,6月月度集中競價成交價定格在312.8元/兆瓦時(折合0.3128元/千瓦時),同比下跌24%,較當地煤電基準價391元/兆瓦時低整整20%,創下江蘇有史以來最低。
與華東華中形成反差的是,西北、西南、東北等區域進展仍顯滯后,其中青海、甘肅、寧夏等是很多風光大基地所在地。

2025年上半年瘋狂的搶裝潮過后,各省光伏裝機進展必然再向前大步邁進。下半年的光伏裝機或將以風光大基地項目交付為主。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3月開工的大基地項目約有16GW計劃全部或部分在2025年內并網,結合2024年開工項目,約有54GW大基地項目在2025年內并網,其中以新疆、寧夏、內蒙古、四川等省(區)的大基地項目為主。
不過,從定標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集中式采購有明顯收縮,一季度集中式定標量約54GW,規模較大的為中廣核10.5GW集采定標及大唐集團22.5GW集采定標。二季度多個集采項目暫停或暫緩,總定標量約30GW,4、5月份單月定標未超過1GW,6月有中核集團26.667GW組件集采定標。
能源央企繼續推進風光大基地的啟動工作。7月2日,華電青海柴達木沙漠格爾木東基地1000萬千瓦光伏項目獲得備案,該基地是目前國內規劃建設容量最大、總投資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包含海拔最高的超臨界火電項目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電源項目,也是全國首個跨省跨經營區新能源外送基地電源項目。
除青海大基地外,華電新能預計將募集180億資金投向的項目覆蓋23個省區,新疆以2.05GW居首,青海、貴州、甘肅、河南、天津等地均超過1GW。
下半年主打存量增效
能源央企開始“十五五”謀篇布局
2025年下半年的能源行業,已迎來從規模擴張到存量深耕的轉折。
能源央企們一邊聚焦現有資產的提質增效,一邊拉開“十五五”謀篇布局的序幕。
實際上,這種轉向從去年至今的光伏電站交易中已現端倪:央國企頻繁拋售光伏電站,其中國家電投最為集中。
某央企去年年中工作會就已明確減掉低效光伏項目,加碼綜合能源、新型電力系統、綠氫等戰略性布局。
今年6月以來,電力央企月度會議更清晰地傳遞出風向的轉變。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大唐、華能等相繼召開的會議上,電量電價、成本利潤、經營增效、虧損治理、風險防控成為高頻詞,關于“加快新能源裝機”的表述幾乎銷聲匿跡。
具體來看:
國家電投在6月生產經營分析會上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在能源方面,要深挖經營增效潛力,落實好“一分錢”提質增效專項工作方案,全面推進主動資產管理、虧損企業治理與智慧場站建設。
要求壓實各級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加快核電、海上風電、新能源大基地等重點項目推進,確保達成階段性任務目標。
大唐、華能近半年召開的多次月度經濟活動分析上,高頻詞都是降低成本、增量穩價、提質增效。
大唐6月會議強調,要全力壓降單位成本,科學把控燃料庫存節奏,積極應對電力市場變化,緊抓新能源經營管理,全面做好“存量增效、成本領先”。
華能6月強調要持續優化轉型發展策略,抓好項目接續和投資計劃接續,著眼公司戰略長遠繼續攻堅重點大基地項目,緊跟國家政策導向開辟新賽道,科學謀劃“十五五”規劃編制。
要全力鞏固和擴大經營成果,把“量價統籌”作為經營工作的重中之重,眼睛向內、深挖潛力。
這種聚焦存量的調整,并未妨礙長遠布局。5至7月,電力央企負責人密集奔赴甘肅、四川、山東等光伏省份,圍繞“十五五”規劃對接合作,甘肅、青海、四川等地錨定多能互補大基地,部分省份則聚焦虛擬電廠、零碳園區,戰略重心的遷移已然清晰。

從拋售低效資產到深耕經營效益,從沖刺裝機規模到謀劃“十五五”新賽道,能源央企的轉向,本質上是行業從“跑馬圈地”到“精耕細作”的必然選擇,這場轉型的深度,或將決定下一個五年能源革命的成色。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