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面包店發現別家偷用了自己的獨家酵母配方”一樣……最近,光伏銀漿龍頭帝科股份也為核心技術動了真格。
從銀漿專利說起
一場2億元的 “技術保衛戰”
11月6日晚,帝科股份公告稱,旗下子公司浙江索特把同行浙江光達告上了法庭,索賠金額足足2億元,理由是對方涉嫌侵犯一項光伏導電銀漿的核心專利。且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該案件尚未開庭。

這可不是普通的技術糾紛。這起訴訟的關鍵是一項編號為201180032359.1的發明專利,專利名稱涉及“包含鉛-碲-鋰-鈦-氧化 物的厚膜漿料以及它們在制造半導體裝置的用途”,屬于光伏導電銀漿領域的核心技術,實則是光伏電池的關鍵技術,直接影響電池的轉換效率和穩定性。而根據相關報道顯示,這技術原本是美國杜邦公司的家底,2021年帝科股份旗下另一子公司江蘇索特花1.9億美元買下相關業務后,才把這幾百項光伏領域關鍵技術專利納入囊中,成了自家的 “壓箱底寶貝”。
浙江索特發現,浙江光達在沒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就大規模生產銷售用了類似技術的銀漿產品。嚴重侵犯公司的合法權益,帝科股份自然不能忍。除了要求對方立刻停止制造、銷售、許諾銷售侵權產品,并銷毀專用生產設備及模具外,2億元的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索賠,更是創下了光伏銀漿領域的訴訟新高。
有意思的是,這專利早有 “訴訟前科”,隸屬于帝科股份的江蘇索特,就曾以常州聚和制造、銷售的單晶硅正銀系列漿料產品落入了專利號為ZL201180032359.1、ZL201180032701.8的發明專利所要求的保護范圍,侵害了其合法權益為由,向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當時每起訴訟的索賠金額為1億元,兩案合計索賠2億元。最后雙方握手言和,并未進入判決程序。
此次帝科選擇維權,背后是主業穩定現金流與新業務增長預期的支撐,底氣更足,也彰顯了對核心技術的保護決心,這次能否和解還是未知數。
雙線布局
主業“補技能”,存儲業務“開新局”
10月底,帝科股份披露2025年三季報:前三季度營收127.24億元,同比增長10.55%,主要受益于光伏漿料市占率穩固及半導體業務增長;歸母凈利潤2945.66萬元,同比-89.94%,主因銀價波動導致虧損及研發、并購費用增加。因白銀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浮虧1.84億元,同期總資產110.29億元,同比增長40.8%。
在三季報發布前后,帝科股份一邊把光伏老本行做好,一邊開辟 “第二戰場”,更受關注的是跨界布局,以3億元現金收購江蘇晶凱62.5%股權,將這家存儲芯片封測企業納入體系。加上此前收購的因夢控股,公司成功打通 “芯片設計 — 晶圓測試 — 封裝” 全鏈條,成為行業內少數能提供 “一體化服務” 的企業,多維度拓展了盈利空間。
成長陣痛
光伏圈的 “專利戰” 早已打響
如果說帝科的訴訟是 “單點沖突”,那最近的光伏行業早已打響 “全面戰爭”。從電池片到設備制造,從國內到全球,企業們紛紛拿起專利當 “武器”。如今,行業已從 “拼產能、打價格戰” 的低級內卷,轉向 “拼專利、搶技術” 的高階對決。
隆基與晶科兩大巨頭,去年底起在全球發起13起專利訴訟,最終以“互相開放技術庫”達成和解;天合光能今年初以10.58億元索賠起訴阿特斯,刷新行業侵權索賠紀錄;設備企業奧特維更是將侵權設備的生產商與使用客戶一同起訴,上演 “一鍋端” 維權。
這些糾紛看似 “撕破臉”,實則是行業成熟的信號。以前大家靠擴產搶市場,現在得靠專利筑壁壘。帝科斥資買專利、龍頭企業每年砸數十億研發,都是在為技術“買單”。而專利戰的增多,恰恰說明這些投入有了“價值”,企業開始重視保護自己的 “研發果實”。正是這一轉變的體現,只有讓創新者不吃虧,行業才能跳出低水平循環,靠技術進步實現長遠發展。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