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幻中,ST泉為(300716.SZ)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深陷困境的它,正憑借一系列關鍵事件,試圖扭轉局勢,在面臨業績承壓的情況下,卻以一份重磅訂單合同迎來一線曙光,而這份“大單”能否成為影響其命運走向的大事件呢?
11.25億光伏大單砸來
能否成為 “救命稻草”?
8月25日,一則重磅消息如平地驚雷般在資本市場炸開。ST泉為發布公告顯示,其子公司山東泉為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動作頻頻。先是與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成功簽訂《項目合作協議》,緊接著又與中國電建以及普定縣聯鑫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一口氣拿下了《普定縣貓洞鄉和諧光伏電站EPC總承包合同》、《普定縣白巖鎮興農光伏電站EPC總承包合同》、及《普定縣坪上鎮石板光伏電站EPC總承包合同》。
這一系列合同的簽約總價款高達約11.25億元,這一數字與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合并財務報表營業收入相比,占比竟達到了505.95%,堪稱驚人!

項目位于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包括貓洞鄉和諧光伏電站、白巖鎮興農光伏電站和坪上鎮石板光伏電站。合同采用固定總價模式,三個項目的總價分別為3.75億元、3.75億元和3.75億元(均為含稅價),最終合同總價將按合計每瓦單價與實際直流側安裝容量為依據進行計算。合作期限自協議生效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

這一重大合同的簽訂,對于ST泉為而言,無疑是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一方面,有望顯著提升公司營業收入,極大地改善現金流狀況,增強財務穩定性與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也向市場有力彰顯了公司在光伏行業的技術實力與市場競爭力。若項目后續能順利推進,持續穩定的業務增長將不再是夢,還能進一步鞏固其在光伏市場的地位。
不過,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客戶需求、供應鏈、技術變化以及其他不可預見或不可抗力因素猶如隱藏在暗處的 “暗礁”,使得本合同的履行對公司本年度及未來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充滿了不確定性。
2025半年報 “大揭秘”
財務狀況是危是機?
8月26日,ST泉為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620.4萬元,同比下降68.28%;歸母凈利潤為-3679.45萬元,同比增長21.73%;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599.65萬元,同比增長27.85%。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ST泉為的資產負債情況猶如經歷了一場 “大變臉”。報告期內,公司資產負債率為104.38%,同比增長23.18%;總債務為1.97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為1.97億元,短期債務占總債務比為100%。近三期半年報,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2.57%,84.74%,104.38%,資產負債率持續增長,流動比率持續下降,短期償債能力趨弱。
資產為負,資不抵債。報告期內,資產總額為8.1億元,負債總額為8.4億元,凈資產為-0.4億元,出現資不抵債狀況。

從經營活動現金流來看,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2899.25萬元;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83.9萬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2210.53萬元。經營現金流質量欠佳,融資渠道趨緊。
此外,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22日,ST泉為13.24%的股份處于質押狀態 。這份半年報所呈現出的財務狀況,既暴露了公司面臨的挑戰,也蘊含著潛在的發展契機,猶如一把雙刃劍,時刻考驗著公司的決策層。
其他重大事件 “攪局”
EPC項目能否“力挽狂瀾”?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山東,安徽兩大基地產能超94%產能處于閑置狀態。公司雖通過剝離三家橡塑業務子公司試圖聚焦光伏主業,不僅未能貢獻利潤,反而成為拖累業績的主因。
2025年5月14日,公司公告擬以2.7億元出售控股子公司安徽泉為100%股權,通過回籠資金并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流動性,其光伏戰略已從激進擴張徹底轉向收縮自保,折射出跨界轉型的全面“潰敗”。
近年來,ST泉為連續因嚴重治理問題被實施規范類風險警示,凸顯系統性危機。2022-2024年風險持續高位,管理層頻繁更迭、違規擔保頻發;2024年資產查封、賬戶凍結等司法異常激增至4次,2025年疊加資不抵債與違規擔保未整改問題。
近日,公司涉及的違規擔保訴訟程序終于全部終結,宿州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公司無需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盡管公司股票仍將繼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但此次訴訟的終結無疑讓公司得以卸下部分沉重的包袱,能夠更專注地投入到主營業務的發展中。
回顧ST泉為近期發生的這些大事件,無論是簽訂巨額光伏項目大單,還是半年報呈現出的復雜財務狀況,亦或是違規擔保訴訟終結以及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股份被強制變現,都深刻影響著公司的發展軌跡。ST泉為要順利履行合同,需要克服資金短缺、高額債務和運營效率等當前面臨的諸多棘手問題。未來,ST泉為能否借助這些事件帶來的機遇,成功化解面臨的困境,實現逆襲,讓我們拭目以待。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