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光伏人,如果沒見過“她”,多少有點遺憾
在中國,有這樣一座電站,憑借10KW的裝機容量,卻可以俯瞰中國一眾光伏電站。
10kw的裝機容量,與當下百mw起步的電站相比,體量尤顯不足。但經過40年風霜雨雪考驗,仍能每年發電7000kwh,則平添了濃郁的傳奇色彩。
因此,這座10kw的小電站承載的歷史意義,或遠超任何一座百mw電站。
對于懷揣光伏情懷的光伏從業者而言,這已經不是一座簡單的電站。
是圖騰、是初心、是中國光伏夢想開始的地方。
是信仰、是文化、更是一種精神。
因此,每年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光伏從業人士,前去參觀。
國人尋根的本能,深刻于基因之中。身為光伏行業觀察者,早早就想一睹老電站風采,卻遲遲未能成行。
2023年10月末,榮幸地收到隆基綠能“以初心敬初心,中國光伏四十年”活動邀請,而此次活動內容之一,就是探訪這座已經40歲高齡的中國最老光伏電站。
2023年10月30日,一次由中國東北奔赴西北,行程2766公里的光伏“朝圣”之旅,得以成行,目的地甘肅省蘭州市。
霜降后的東北,寒意襲襲,再看田野,典型的平原地形,一馬平川。

圖片說明:俯瞰東北平原
途經鄭州,又飛行了1個小時左右。
透過機窗,俯視大地,放眼望去,盡是山丘,說明飛機已經進入甘肅東部地區。地面上,黃土高原被數不清的山巒覆蓋,其中一塊塊夾雜在群山中的平坦土地,成了難得的作物耕種地,而這里也是村莊的所在地。

圖片說明:甘肅東部黃土高原
到達蘭州,抵達賓館,已是夜晚。想到第二天就要一暏老電站風采,不免有些興奮。打開電腦,搜尋這座40年老電站的傳奇經歷。
緣起扶貧,10kw光伏電站1983年扎根甘肅
老電站40年的歷史,厚重且飽經風霜,不可不述。
在中國西北,距甘肅省會蘭州市近100公里處,有一個海拔2600米的小山村——蘭州市榆中縣園子鄉(后改名園子岔鄉)小岔村。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這個被群山環繞的小山村,交通不便、干旱少雨,是當時甘肅最貧窮的村落之一。因為遠離電網,村民家里常年無電,每到夜幕降臨,村民們只能借助豆油燈、煤油燈和蠟燭照明。其他家用電器,更是無緣接觸。但這里3000小時左右的年日照時長的得天獨厚光照資源,卻成為了一項新興技術的崛起優勢。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當歷史時鐘指針指向1983年,這個小山村迎來了高光時刻。
這一年,國家扶貧政策的春風吹進小岔村,為了解決小岔村農民用電問題,一座太陽能電站在這里落戶扎根,結束了小岔村沒有電的歷史。

圖片說明:當年位于小岔村的光伏電站
該光伏電站為由日本京瓷公司設計制造,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和榆中縣水電局等單位負責建設。電站裝機容量10kw,每塊光伏組件由36片(4×9)102mm×102mm單晶絨面電池片組成,每個組件最大輸出功率為45w。200個900ah蓄電池組成直流電壓200V蓄電池組。整個系統將光伏電池陣列和蓄電池分成兩組分別控制,最終通過逆變器輸出。
這套系統在當時,代表著日本光伏技術的高度。


圖片說明:老電站儲能電池
據了解,這座光伏電站系統價值120萬人民幣,這在當下尚且是一筆巨款,而在當年更是天文數字。
289支20W的熒光燈是電站的主要負載,分別安裝在農戶、中小學和醫院診所等各處,可以滿足村民提供4個小時左右的夜間用電需求。
甘肅省新能源協會會長李世民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座電站幫助當地農戶從原始社會進入到現代社會,意義非同一般。”
這座光伏電站的建成,不僅為130個家庭帶來了光明,更點燃了幾千名百姓奔赴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光。
小岔村村民奔走相告,十里八村的村民也聞訊趕來,約有5000名附近村民聞訊趕來,參加落成典禮,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圖片說明:光伏電站落成典禮
小岔村村長激動地說:“以前小孩子晚上看書學習,用豆油燈、煤油燈和蠟燭照明,第二天起床鼻孔里都是黑的。有了電燈,就好多啦!”
1983年,這座中國光伏史上建成最早、運行最久的光伏電站,將小岔村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與中國光伏起源緊緊綁定,永載史冊。
李世民表示:“1993年,國家電網在甘肅加速鋪設,電網逐步從城市向周邊延伸,越來越多的村莊進入了電氣化時代。1995年末,小岔村接入國家電網,老電站也完成了歷史使命。”
之后,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向上級領導提出申請,將這座老電站搬至76.7公里之外的甘肅省科學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太陽能基地亞太地區太陽能研究與培訓中心(下圖紅點),繼續以離網狀態運行,為園區供電。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生生不息,至今運行40年,每年仍可發電7000kwh
由于中國光伏發電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才初步推廣,有很多相關問題沒有參考數據支撐。此次老電站“搬家”并繼續運行,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在大時間跨度下,通過解決電站運維中出現的相關問題,觀察監測電站衰變、實測電站使用壽命,收集并積累相關數據,為中國光伏發展收集寶貴資料。
10月31日,吃過午飯,正式趕往老電站所在地——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亞太地區太陽能研究與培訓中心。
汽車跨黃河、穿群山,來到了目的地。

圖片說明: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亞太地區太陽能研究與培訓中心
這座建于1990年的“太陽能光電實驗樓”,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光電援助項目的配套工程。建筑面積518平方米,有光電實驗室、產品成果陳列室等。采用附加陽光間,直接受益和對流環路式集熱墻采暖,太陽能采暖節能率達75%。

圖片說明:太陽能光電實驗樓
那座40歲10KW獨立光伏發電系統,就位于樓頂。
頂上樓頂,終于看到了原本只出現在電腦屏幕上40歲的光伏老電站,不禁有些激動。

光伏組件整齊地安裝在兩排支架上,每一排支架由1個4×5陣列和1個4×13陣列組成,兩排支架總計承載著144塊組件。如果按照當初每個組件最大功率45w計算可以得知,目前剩下的裝機容量應為6480w,約為6.5Kw。

近看老電站光伏組件,這些歷經40載時光打磨的組件,已經泛黃,并出現透氣現象。當時組件邊框采用的是瀝青膠密封工藝,經過了40年的曝曬,也出現了外溢情況。但光伏電站需要經受的考驗不僅僅是高溫。
“甘肅干旱少雨,對光伏發電雖是優勢,但夏季65-70℃的板溫,對組件是一個考驗。冬季溫度為-20℃以下,這種溫差對于組件而言,是很大的考驗。另一個考驗來自于沙塵,甘肅是一個受到沙塵影響的省份,沙塵落到組件上,雨水和沙塵鈣鎂離子發生了鈣化,覆蓋在組件正面,異常堅硬,很難清洗,會嚴重影響光伏板透光性。另外,經過幾十年的運行,組件背板出現了現象,空氣會進到組件內部,組件出現明顯氧化現象,電池表面一眼看過去可以看到,到處都有這樣的色彩變化。此外電站還需要接受冰雹、積雪等自然天氣的考驗。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當初的導線、電線、電纜,橡皮線,已經老化并出現裂紋,我們進行了更換。”李世民介紹。

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的所長周劍平表示:“研究所一直對老電站進行維護和檢測工作,確證電站的長期運行,使得現有電站的組件功率還保有原來的68%左右。標稱45w的組件,目前衰減最小的功率仍可保持34w,相當于原來的75.6%。這也證明了光伏組件完全可以使用25年以上。我國在制定光伏發電站相關標準的時候,就參考了這座老電站的實際運行情況,當時這個電站運行30多年,所以我們的光伏電站的標準是組件使用25年。”
這座老電站剛搬到研究所時,仍保留其離網電站的狀態使用。但是由于當時的蓄電池使用壽命較短,在使用幾年后就衰減明顯,更換費用巨大,后來研究所工作人員將電站并入電網。據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包建勤介紹,目前這座老電站每年還可發電7000kwh左右。
40年前的工藝水平尚且如此,以今天“中國制造”的工藝水平,足以建造出更高效耐用的光伏電站。
四十年老電站,風霜不驚,容顏雖改,初心仍在。
四十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同樣歷經磨難,紙短情長,難述盡全部過程。
產業奔騰,中國光伏企業歷經磨難終于崛起
追憶中國光伏長征路,40年彈指間,昨如夢。
在1997年之前,中國的光伏產業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真正意義上中國光伏產業萌芽,要從1997年說起。
一、光伏潮起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有7656萬無電人口、16個無電縣、29783個無電村,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遠離電網,用電負荷小且分散,無法用延伸電網的方式進行供電覆蓋。
1997年5月7日,中國“光明工程”開始實施。將以風力、光伏等方式在西部建立起千套發電系統,5年內將有800萬無電貧困人口成為首批受惠者。
就這樣,江西賽維、無錫尚德,天合光能等第一批光伏企業進入大眾視野。
2005年,憑借我國人力成本優勢,亮相不足7年的中國光伏企業意氣風發,開啟赴美上市的操作。無錫尚德打響了“第一槍”,成為首家在美國主板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3年間,江西賽維、天合光能、英利等光伏企業也相繼登陸美國股市,中國新能源行業迎來赴美IPO的高光時刻。
2007年,中國光伏產業快速擴張,企業數量達到驚人的近千家,11家企業在美上市。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7年底,國內光伏組件產量達到1717mw,較上年增長138%。2007年,電池產量達到1088mw,登頂地球村太陽能電池第一生產國、最大光伏制造國。
二、列強圍獵
中國光伏的崛起,是建立在人力成本優勢之上,且企業幾乎清一色都為中游加工環節,集中在組件生產,沒有對下游的定價權。
“技術”、“原料”、“市場”三頭在外的格局,也為中國光伏產業之后的幾度沉浮埋下了伏筆與隱患。
2005年,在歐美資本操作下,光伏產業上游原材料硅料,從40美元/公斤,狂飆到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為控制成本,中國光伏企業與國外硅料供應商簽訂3-10年的長單合同,身陷被動卻不自知。
2007年,以江西賽維和英利為代表的中國光伏企業,分別建立了馬洪硅料廠和六九硅業,嘗試擺脫硅原料在外制約,誰料浩劫轉瞬將至。
三、金融危機
2008年第四季度,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歐美等光伏采購國放緩項目進度,而硅料新增產能卻在此時集中釋放,雙重影響下,硅料價格暴跌回落至40美元/公斤。
不僅投資血本無歸,還要面對償債壓力。遭受重創的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光伏巨頭從此進入下行通道,滑向破產邊緣。
在硅價暴跌疊加金融危機巨大影響之下,成本、利潤、銷售額等重要企業財務指標接連拉響警報,超過300家中國光伏企業,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相繼倒下。
短暫的輝煌期過后,中國光伏產業幾近彈盡糧絕,迎來了生死考驗。
四、政策救市
2009年3月,我國《太陽能光電建筑實施意見》出臺,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并進行財政扶持。
2009年7月,《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公布,明確了并網光伏發電項目按總投資50%補助,偏遠地區獨立光伏系統按70%補助。
這套組合拳在解決偏遠無電地區用電難問題的同時,還以“輸血”的方式幫助中國光伏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寶貴的中國光伏力量,得以留下點點火種。
五、“雙反”來襲
金融危機影響漸弱,世界光伏市場需求被重新激活,但歐美企業之前的減產、停產避險操作已經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市場需求。
相反,“金太陽”照耀下的中國光伏企業卻保持著產能優勢,中國光伏則成為了世界光伏市場繞不開的“必選項”。而受金融危機影響,復蘇中的歐美光伏企業還要面對本國取消補貼帶來的影響,無法與中國光伏企業進行PK,于是相繼倒閉。
2011年10月18日,德國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申請。
2012年3月2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了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的初裁結果,決定向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2.90%~4.73%的反補貼稅,并追溯90天征稅。無錫尚德反補貼稅率為2.90%,天合光能稅率為4.73%,其他中國公司反補貼稅率為3.61%。
2012年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反傾銷初裁決定,稅率為31.14%~249.96%。英利、無錫尚德、天合光能將分別被征收31.18%、31.22%、31.14%的反傾銷稅,未應訴中國光伏企業的稅率高達249.96%。
2012年,歐盟也啟動了對華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
兩稅疊加,使得高度依賴歐美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遭到毀滅性打擊。

2013年,僅中國光伏電池一項的歐美出口額就分別下降了48%和71%。當年有350家中國光伏企業破產,雖然世界TOP10光伏企業中,8家來自中國,但同樣難逃厄運。
2013年5月綏化寶利光伏被法院查封。
2014年10月江西賽維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2015年10月英利10億債務違約……
11家赴美上市企業,總負債1500億……
六、重返西部
面對“雙反”打壓,艱難孕育出來的光伏產業鏈將面臨毀滅性打擊。
2013年,國家出臺《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提高光伏裝機目標,引導光伏企業向中西部太陽能資源優勢地區集聚,并通過補貼形式,提振產業規模。
同年8月,《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對三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0.9元/千瓦時、0.98元/千瓦時、1元/千瓦時)、分布式光伏電量補貼標準(0.42元/千瓦時)標準,掀起了國內光伏發電熱潮。
2013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2.92GW,其中光伏電站12.12GW,分布式0.8GW。
截至2015年底,中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達43.18GW,躍居全球第一。
內需的高速催生,改變了中國光伏企業對于國外市場的高度依賴,也使得中國光伏企業得以解決原料、技術等產業短板。
但高額的補貼,讓一些鉆政策空子的企業闖入光伏賽道,賺取快錢,長此以往,不僅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造成影響,還讓補貼無法惠及優質企業。
七、斷奶展翅
2015年,“領跑者”計劃通過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實施。國家能源局提出示范工程的主要技術進行指標、建設規范、運行管理及信息監測等要求。
技術領先的光伏企業及其先進產能得到了政策扶持, 發展優勢日趨明顯。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隆基、協鑫、晶科等企業歷經風雨,成為中國光伏產業鏈的中流砥柱。
2018年5月31日,我國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即“531新政”),收縮度電補貼、下調上網電價,撤走了中國光伏企業嘴中的“奶瓶”,長期處于國家政策保護扶持下的中國光伏,終于到了“是騾子是馬來出來遛遛”的時刻,渾水摸魚者終將浮出水面。
半年間,638家光伏企業倒閉。“混補貼”的技術落后光伏企業,掩面離場。避免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悲劇出現,對于中國光伏的良性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021年,Virtual Capitalist發布標題《誰控制著太陽能電池板供應鏈?》的文章,并且公布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在太陽能電池光伏制造各關鍵環節所占的國際市場份額。中國獨秀多晶硅(79.4%)、硅片(96.8%)、電池(85.1%)、組件(74.7%)各產業鏈環節,一騎絕塵。

圖片來源:Virtual Capitalist
20載大浪淘沙,中國光伏夢之隊,終于站在世界之巔,只是這一切,太過來之不易。
在大浪淘沙的光伏賽道,一批批企業登臺亮相,疾速擴張后,賺個盆滿缽滿,“造富神話”雖在一次次上演,卻如曇花一現般綻放便凋零。
但其中有一些企業,卻與浮躁的氛圍“格格不入”,專注技術,埋頭扎實前行,隆基就是其中的一員。
在收割快錢與產業情懷之間,隆基選擇了后者,也成就了一段中國光伏發展史的佳話。
從“隆基三劍客”約定以老校長之名命名公司,到單晶硅“孤勇者”的十余年堅持;從虧損5500萬反哺產業鏈金剛線環節,到BC電池技術的再一次執著。在很多人眼中,隆基的每一步關鍵操作都違背了企業逐利的本質,并將自己置身于危險境地。
但是,如果把企業的發展視角放大到產業鏈的崛起、祖國的偉大復興,就會理解隆基這一系列操作并不是冒險與豪賭,而是源自于光伏情懷和光伏初心的拼搏與堅守。降本增效、造福產業的初心,始終未改。
站在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市場,以強烈的產業責任心驅動技術迭代,才能換來產業鏈的可持續性發展,隆基一次次打破單晶硅片上創造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就是最好的證明。
2020年,我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作出承諾: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3年上半年,我國太陽能新增裝機容量78.42GW,占全部新增裝機量55.64%,同比增長153.8%。
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太陽能累計裝機容量達470.67GW,占全國裝機容量的17.39%,超過水電,成為僅次于火電的能源方式。
以隆基為代表的優質中國光伏企業,肩上扛著的,不僅是產業崛起的重任,更是力保“雙碳”目標實現的歷史使命。
40年前,小岔村埋下的那粒中國光伏的種子,生根發芽。如今,中國光伏大樹茁壯成長、枝繁葉茂,挺拔參天。
回顧至此,不禁想起在探訪40年老電站之前的那次黃河之游。
2023年10月31日,登上停泊在黃河岸邊的“金城一號”游船,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螺旋槳快速旋轉,激起層層浪花。游船吃力地逆流而上,向上游駛去。

此刻,“金城一號”已不是一艘普通的游船,儼然化身成為中國光伏企業,而黃河,則恰似波濤洶涌、暗流潛伏的世界光伏市場。游艇的逆流而上,正如中國光伏企業二三十年來的頂逆前行,雖艱難,但堅定。
來到船頭,風更加凜冽,但風景很美。仿若是給光伏開拓者的獎勵,因為只有強者,才有資格享有勝利的果實。

大河奔涌,產業奔騰。
此刻,船上響起《光輝歲月》的音樂,更加應景,不禁讓人猜測,這一切是不是光伏高人在背后指點,以至于每個細節都絲絲入扣,交相共鳴。
致敬圖騰,初心交映初心,新老電站遙相守望
當天,在本次“以初心敬初心,中國光伏四十年”活動將近收官之時,隆基綠能向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捐贈20kW采用高效HPBC電池的Hi-MO X6光伏電站。捐贈電站的并網發電收益,未來也會用于老電站的運行與維護。
同時,雙方也將建立長期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促進行業發展。

隆基綠能官網Hi-MO X6極智家組件產品規格書顯示,該組件最大標稱功率為565-600W(STC:AM1.5 1000W/m2 25℃),相比40年老光伏電站,單組件硅片面積擴大了6.37倍,但功率卻提升了13.4倍,這得益于技術迭代帶來的效率大幅提升。
新電站建成時,一老一少兩座電站遙相呼應,相映成趣。
20kw新電站,仿若在向飽經滄桑的老電站致敬,并以初心敬初心地私語,低聲交流。
20kw新電站,更像是一位經歷層層試煉的少年,以全面超越的實力,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那份凝重,也許只有同樣經歷逆境歲月洗禮的光伏老兵,才能共鳴、共情。
因為,他們心中那團光伏情懷熱火,熊熊至今,愈燃愈烈。
寫在最后
2023年3月3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京瓷位于天津的光伏面板工廠已經關閉。該工廠之前主要生產GW級光伏電站的工業用光伏面板,2022年9月,該工廠停產,改從中國廠商采購,并靜待買家接手。
早在1971年,京瓷株式會社就開始了對太陽能光伏板的研究,積累了大量先進核心技術。因此,京瓷天津工廠從成立之初就掌握了行業前沿的技術核心。
京瓷天津工廠,是日本京瓷株式會社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其中京瓷株式會社持股90%,天津渤海輕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該工廠自2003年起就扎根天津,主營業務是太陽能光伏板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母公司日本京瓷株式會社,早在2002年,就已經躋身世界五百強。

此次京瓷天津工廠關閉,標志著作為京瓷工業、民用兩條光伏發展線中的工業光伏生產線,就此偃旗息鼓,京瓷將重點發力住宅面板,此任務由日本滋賀野洲工廠負責。
彈指40載,一個光伏“輪回”。
中國光伏從零起步,從落后,到奮起直追、逆境崛起、產業奔騰,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光伏對于我來說,不是賺錢、不是一個產業。而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是一種信仰。光伏產業有著美好的前景,我出生得太早了……”回想起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沈輝老師的這段話,感觸頗多。
正是那些將光伏當成信仰、當成事業的科研學者、企業家,在各自崗位的領軍拼殺,才使得中國光伏在短時間內,登頂光伏之巔。
謹以此文,致敬那些為中國光伏產業做出積極貢獻的前輩們!
中國光伏軍團,旌旗獵獵,將向著下一個40年,洶洶奔涌。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