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拉貨先強后弱,光伏組件出口先升后降
今年的組件廠商備受上游硅料價格影響,又經歷俄烏沖突刺激,在能源需求方面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實現對外出口量的倍數增長。但日前,第三方行業咨詢機構PVInfolink發布最新9月數據顯示,中國組件出口在經歷上半年的快速增長后,于7月達到高峰值,并于第三季內出現明顯下降趨勢。9月中國共計出口12.7GW光伏組件,同比增長43%,月環比減少11%,延續8月環比負值態勢。1-9月中國組件累計出口量121.5GW,同比增長89%,第三季度同比增長69%,而在前兩季度這一數據為112%、94%,海外拉貨力道逐漸疲軟。
中國海關出口數據顯示,八九月份各地區進口明顯開始減少。據此,PVInfolink推測,上半年出口強勁,部分國家已累積一定庫存,導致下半年拉貨動能減弱,除非洲之外,各區域市場月環比皆呈現負值。
上半年庫存快速累積
既然提到庫存,那就來看下1-7月中國光伏組件出口數據。
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分別對外出口了9.6、14.0、13.6GW共計37.2GW的光伏組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12%。除了能源轉型浪潮持續外,2022年第一季增長的市場主要是處在俄烏沖突下必須加速傳統能源替代的歐洲,以及在今年四月開始征收Basic Customs Duty (BCD)關稅的印度。
基于我國海關出口數據,截至4月底,中國總共出口49.0GW組件,其中歐洲地區從我國進口了24.4GW的組件,占我國前4月組件出口的50%。
5月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達14.4GW,同比增長95%,需求增長強勁;歐洲5月從中國進口了8.9GW的光伏組件,同比增長146%。5月下旬,歐盟委員會發布“RepowerEU”計劃,未來5年內擬投入2100億歐元,用于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到2025年,歐洲累計光伏裝機規模要超過3.2億千瓦,較2021年底的1.67億千瓦翻一番。西班牙批準國家氣候和能源計劃(NECP)顯示,今年裝機規模從2021年的4GW提升到8GW,2030年光伏累計總裝機目標為39.2GW;德國新Renewable Energy Act (EEG)也提升了光伏裝機目標,2030年總裝機量由100GW提高到215GW。
在長期政策利多下,海外市場需求持續火熱,6月組件出口量進一步上升至15.3GW,上半年出口總量78.7GW,同比上漲102%。其中出口歐洲已累計達42.4GW,同比增長137%。我國組件除出口歐洲外,出口亞太、美洲、中東、非洲組件量分別為17.2GW、12.1GW、5.5GW、1.6GW,同比增長63%、96%、70%、41%。

7月組件出口量15.7GW再創新高,同比增長121%。但每月環比增速從5月開始已逐漸下降,據PVInfolink數據顯示,7月環比增長3%,代表中國組件單月出口量已接近今年高峰值。
下半年動能逐漸下降
早在5月PVInfolink報告中就指出,歐洲實際安裝量與進口量些許不匹配。一方面彼時受疫情管控影響,出口海外產品發貨出現延誤,另一方面歐洲光伏終端在安裝上面臨逆變器和施工人力短缺的困境,同時經營歐洲市場的一線大廠戰略性增加歐洲市場存貨,使得從中國進口到歐洲市場的光伏組件有部分仍處于存貨狀態,造成了進口與實際安裝差異。
當時間進入到下半年,全球硅料環節價格處在高位、我國廠家檢修加上限電,導致上游價格持續上漲,疊加光伏逆變器所需的和勞工短缺,歐洲也無法負荷增長過快的訂單量,裝機時間需延后2 – 3個月,主要進口國家如荷蘭、西班牙、德國等進口量皆呈現下降,因此,歐洲現階段需求不如上半年火熱。整體來看,海外終端拉貨力道放緩,8月組件出口14.3GW,同比增長54%,9月組件出口12.7GW,同比增長43%,月環比連續兩月負值。
除歐洲這一進口主力市場外,亞太市場相對平穩,除年初受印度BCD法案對電池與組件征稅影響使得一季度進口遽增,并于四月法案生效后驟減外,二、三季度進口變化相對緩和;而美洲地區的后續增減主要看巴西能否維持上半年拉貨動能,1-9月美洲地區從中國進口組件已達到19.3GW,同比上漲了87%,中東、非洲第三季度累計進口中國組件3.5GW、0.9GW。
對于第四季中國組件出口展望,PVInfolink預測北半球已進入冬天淡季,以及勞工、逆變器短缺等影響下,主要的出口市場歐洲拉貨動能可能持續下滑。雖然部分市場將把握年底前進行搶裝提高拉貨,但占據大比重的歐洲市場的需求降低,中國的組件出口動能預期將持續下降。
垂直整合龍頭廠家優勢明顯
不論出口預期如何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組件格局仍然穩定,龍頭企業出貨量仍在不斷上升。2021年包括隆基、天合、晶澳、晶科、阿特斯等在內的TOP 10全球組件出貨量約160GW+,市占份額達到90%+。垂直整合廠家在分銷渠道布局的優勢明顯,2021年TOP10之中的中國廠家全年海外出貨占比已達70%。
組件市場在今年前三季度亦呈現同樣格局,上半年TOP10組件出貨量約為101.7GW,對比上年同期增長45%,約占上半年需求的80-90%,其中TOP4晶科、天合、隆基、晶澳出貨量皆在15GW以上,晶科以18.21G0W出貨量位居首位。四家出貨量約占總體體量的60%-70%左右,與排名其后的廠家分化明顯。

綜合前三季度,隆基實現單晶組件出貨量超30GW,重回組件第一,天合、晶科、晶澳分別以28.79GW、28.5GW、27.10GW緊隨其后。四家企業在出貨量、項目擴產等方面“你追我趕”,競爭白熱化。
據悉,晶科能源預計四季度出貨量為13-15 GW,今年全年出貨量預期較此前上調至41.5-43.5 GW;晶澳科技根據其產能規劃測算,年底組件產能將超過50GW。另外,到2023年底,晶澳組件產能將超75GW,天合光能N型組件產能也將達到20GW至30GW。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