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5)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開幕。運達能源科技集團以“能源全鏈,馭見未來”為主題,系統展示覆蓋風電整機、儲能、電站開發、綠色燃料與算力融合的全產業鏈布局,全面展現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與技術創新實力。

01 創新驅動,風電整機實現新突破
在運達展臺,16-18兆瓦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海鷹”以其精密結構與創新設計,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該機組專為我國深遠海風電開發需求設計,目前樣機已實現近一年平穩并網運行,正在有序投入商業化應用。

面對深遠海開發挑戰,運達依托浙江省“深遠海風電技術重點實驗室”持續突破深遠海關鍵技術瓶頸,先后推出“海鷂”“海鷹”等平臺覆蓋多元場景,掌握深水導管架與漂浮式兩大核心技術,并通過智能控制、故障預警及全球首創的“一機一儲”“黑啟動”等智慧方案,全面提升機組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為深遠海開發提供“運達智慧”。同時,運達積極在遼寧、浙江、廣東等沿海區域布局深遠海風電產業集群,培育產業鏈生態,推動中國風電“挺進深藍”。
海上馳騁深遠,陸上劍指全球。此次展會上,運達還面向國際市場發布的10兆瓦陸上風電機組,該機型針對全球不同風區環境優化設計,具備卓越的經濟性與適應性,為中國風電國際化進程邁出關鍵一步。
02 多能融合,開辟綠色發展新路徑
在新能源消納展區,運達創新的“綠色燃料”與“綠色算力”雙向賦能,為解決新能源消納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面對全球航運業脫碳需求,運達構建了從綠電制氫到綠色甲醇船舶加注的全產業鏈條。在河北邯鄲落地的綠色甲醇示范項目,通過先進的電解水制氫和甲醇合成工藝,實現了可再生能源向綠色燃料的高效轉化。
“我們正在推動‘制氫-合成氨-甲醇’一體化系統建設。”項目負責人表示,這一系統通過多能聯產與靈活調配,有效提升了項目經濟性,為打造零碳燃料樞紐提供了完整技術路徑。
更令人矚目的是,運達創新提出的“綠色算力工廠”模式,將新能源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該模式通過“資本-綠電-算力-調度”四維協同,把波動性的新能源電力轉化為穩定、可調度的算力資源,既解決了新能源消納問題,又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產業提供了綠色基礎設施。
03協同發展,構建能源服務新體系
展會上,運達首次系統展示了覆蓋風電整機制造、新能源電站開發、儲能系統集成等六大業務板塊的全產業鏈布局。

“通過全產業鏈的業務協同,我們實現了從頂層規劃到長期運營的價值鏈融合。這使我們能夠跳出單一設備視角,為客戶提供貫穿項目全周期的系統級優化,帶來能源資產的長期競爭力。”運達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產業鏈布局通過資源共享和能力互補,顯著提升了項目經濟性和可靠性,為新能源規模化開發提供了有力支撐。
業內專家表示,這種轉變不僅體現了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更代表著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新趨勢。通過構建完整產業生態,運達正在推動行業從單一競爭向生態協同轉變,這將顯著提升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從首屆風能展至今,運達已與CWP共同走過十八個春秋。這十八年,見證了中國風電產業從弱到強、從跟跑到領跑的輝煌歷程,也記錄著運達從風電設備供應商向新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的成功轉型。在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深度融合的新時代背景下,運達將繼續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新能源產業邁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新階段。
來源:運達股份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