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氫能的新能源玩家不在少數,上至頭部大佬,下至新秀企業,在氫能大火的這幾年紛紛跑馬圈地。
本文總結列舉了幾家活躍在氫能市場前沿的跨界新能源企業,一起來看看這些風光龍頭企業已經將氫能這盤棋“下到哪一步”——
隆基綠能
自隆基在2021年成立隆基氫能后,隆基對氫能的重視程度可謂非常之高。短短幾年之內,隆基氫能業務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在國內氫能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隆基發展氫能主要聚焦于制氫裝備制造和綠色甲醇兩大方面。
在制氫裝備制造方面,隆基潛心研發堿性電解槽,強調“綠電+綠氫”技術路線。成立不到一年時間,隆基氫能一躍成為國內電解槽頭部廠商。
目前,隆基氫能已經推出LonGI ALK HI1、G系列等堿性電解槽產品,單臺產氫量覆蓋1000-3000Nm3/h,直流電耗低至4.1-4.5kWh/Nm3,氫氣純度達99.999%,系統負荷響應時間達毫秒級。
2022年5月,隆基氫能中標中石化新疆庫車光伏制氫示范項目制氫設備采購;2023年,隆基氫能中標吉電股份大安綠氫制綠氨項目獲得15套1000Nm3/h電解水制氫系統訂單,市場份額38.5%。
在布局綠色甲醇方面,隆基氫能積極與馬士基合作,簽署綠色甲醇供貨協議;入股生物質氣化公司,落地綠色甲醇項目。
2024年4月,隆基首個綠色甲醇項目——許昌隆基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綠色甲醇項目舉行開工儀式,總投資20億元,建成后還可實現自發電約30000KW。
陽光電源
同樣成立于2021年的陽光氫能,是陽光電源早在2019年就成立氫能事業部而孵化出的子公司。背靠光儲技術,陽光氫能也在制氫領域大展拳腳。陽光氫能主打“柔性制氫技術”,同時布局堿性制氫與PEM制氫雙路線。
成立當年,陽光氫能50Nm3/h PEM電解槽發布、1000Nm3/h 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試車成功;2022年,陽光氫能柔性制氫系統解決方案發布。
2024年,陽光氫能中標中能建松原16臺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及IGBT制氫電源,也是唯一一家同時供貨電解槽和制氫電源的廠家。
為了更好的走在行業前沿,陽光在氫能領域付出的心血是實打實的。陽光氫能設立了30MW電解水制氫實證基地、產品研究中心、關鍵材料研究中心、歐洲研究所氫能技術實驗室,取得了480多項
氫專利,能夠為客戶帶來更為高效的綠電制氫解決方案。
天合光能
天合的打法也類似,但在智能化、數字化方面更具創新。其氫能業務集中在旗下公司天合元氫。天合元氫成立于2021年11月,聚焦電解水制氫領域。
天合元氫聚焦“光儲氫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數據模擬和系統分析優化光伏、儲能與制氫設備的協同運行,降低綠氫平準化成本(LCOH)。
2022年,天合元氫推出其“天擎”系列制氫設備新品,2025年一季度,天擎系列第二代堿性電解水制氫裝備重磅發布,二代槽額定電流密度提升至4000A/㎡,100%負荷工況下直流電耗為3.898kWh/Nm3。天擎二代裝備實現了從設備性能到系統協同的全面升級。
天合對于氫能的布局,不同于其他在氫能產業之中專攻的企業,天合更傾向于將光伏、儲能和氫能三大產業結合到一起,制定更為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能源轉型。
晶澳科技
晶澳布局氫能的時間似乎相對較晚。
2024年5月初,內蒙古晶澳淖爾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該公司由晶澳科技旗下的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與內蒙古淖爾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高達2.8億人民幣,晶澳正式入局氫能。
2024年11月,晶澳(北京)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公司業務包括氣體、液體分離及純凈設備制造與銷售,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等。股權全景穿透圖顯示,該公司由晶澳科技旗下晶澳太陽能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目前,晶澳還未傳出有關于氫能項目建設的消息。
晶科科技
晶科很早關注制氫領域,但目前還未像其他光伏企業一樣設立獨立的氫能子公司。
2020年,晶科科技與空氣產品公司(Air Products)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光伏新能源領域展開合作,基于AP在制氫領域的豐富經驗及領先技術,將“制氫”與“綠電”充分結合,共同推進綠色可持續能源的發展。
2021年11月,晶科與深圳瑞麟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光伏發電+制氫”項目,瑞麟科技提供綠電制氫設備及技術服務。
近兩年,晶科積極布局綠氫及綠色甲醇項目,如巴林左旗風光制氫制甲醇項目,該項目已于去年獲得備案,是晶科首個綠色甲醇項目。
協鑫集團
協鑫重點發展藍氫和綠氫,并從2021年開始大規模布局。
2021年7月,協鑫新能源及保利協鑫聯合發布公告稱,協鑫新能源已成立氫氣能源事業部,積極研究在現有光伏發電的業務平臺上,發展氫能業務及相關產業。
發布公告后,協鑫在北京舉行“藍綠同行,氫鑫世界”的氫能源戰略發布儀式。協鑫規劃,到2050年實現:40萬噸綠氫產能,3大研發基地,6大產業基地,100座綜合能源站。
此外,2021年-2022年初期間,協鑫頻頻發力氫能,與伊金霍洛旗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伊金霍洛旗建設氫儲備應用研究院,投資建設16個綜合能源加氫站;保利協鑫天然氣與協鑫新能源達成天然氣長期采購協議,協鑫新能源將利用從保利協鑫天然氣獲得的天然氣資源,為發展藍氫做準備;協鑫能科與北京深向科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 “源、網、荷、儲、氫”上游綠色能源配套產業投資等方面建立戰略伙伴關系。
海泰新能
海泰不同于其他跨界氫能的光伏企業緊盯上游制氫裝備,海泰更注重氫能基礎設施的建造和氫能全產業鏈的構建。
2021年底,海泰新能宣布投資設立唐山海泰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海泰跨界氫能正式開始,之后其氫能業務也基本由海泰氫能負責。
2023年上半年,海泰與清華大學聯合成立“清華大學—海泰新能‘光儲氫系統產學研深度融合專項’聯合研發基地”,海泰將聯合清華大學技術優勢,打造完備的光儲氫解決方案。
2024年2月,海泰新能與中石油管道局簽署合作,中國石油管道局為海泰新能康保——曹妃甸氫氣長輸管道項目建設提供全流程的咨詢設計服務與技術支持。
海泰擬建的康保——曹妃甸氫氣長輸管道項目被稱為世界最大輸量的綠氫管道,總投資134億元,全長1037.82公里,目前已開工。
2024年10月,海泰新能與加氫站裝備制造企業海德利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海泰一系列動作直指新能源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的構建。2025年8月,海泰氫能源發展(黃驊)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為海泰新能的全資孫公司,目前海泰除海泰氫能一家子公司外,共在秦皇島、黃驊、北京及張家口四處設立全資孫公司。
正泰集團
2019年,上海正泰氫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一億元。這家公司并未傳出過多氫能消息,但旗下參股公司在氫能領域動作頻頻。
2021年初,正泰集團旗下正泰新能源與國家電投簽署戰略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儲能、氫能等領域開展合作。
2021年8月,正泰集團投資重塑集團旗下子公司磐動電氣,而這正是正泰氫能旗下參股公司之一。同時,磐動電氣也獲得了正泰新能源和重塑能源參股的“上海泰氫晨”(上海泰氫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參股。正泰集團與重塑集團聯系緊密,互相投資對方多家氫能企業,合作關系良好。
目前,泰氫晨已經完成Pre-A輪融資,且深耕制氫領域裝備的開發與制造,2025年6月,泰氫晨與賽拉弗重塑簽約氫能裝備聯合研發及采購合同,泰氫晨將為寧夏太陽山綠氫制儲輸用一體化示范項目提供制氫系統及裝備。
不僅在設備的研發制造上,正泰同時布局綠氫及氫基能源項目。2024年底,中國石化寧波工程公司成功簽約正泰新能源風光綠氫制25萬噸/年綠色甲醇及2萬噸/年綠色航空煤油一體化項目,據悉,該項目總投資60億,主要聚焦于綠色甲醇和綠色航煤的生產。
金風科技
作為風電領域的上市龍頭,金風在風電行業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近兩年,金風風電業務營收顯著增長,新能源布局正在逐步擴大。在氫能領域,金風將焦點放在綠氫環節上,大力建設綠氫及綠色甲醇等項目。
2022年8月,金風科技與興安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建設風電規模200萬千瓦風電制氫。用氫場景為配套的56.18萬噸綠色甲醇示范項目,該項目是當時全球最大的綠色甲醇項目,所產綠色甲醇主要用于海運業的零碳燃料。
2023年11月,金風科技與馬士基簽訂年產50萬噸/年的綠色甲醇長期采購協議,以支持其首批12艘大型甲醇雙動力船舶低碳運營。
近兩年,金風在內蒙古地區的風電制氫項目開始增多,依托自身風電裝備優勢,金風頻頻押注綠氫及綠色甲醇。
2024年4月18日,金風科技興安盟風電耦合制5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開工,該項目是全球最大的綠色甲醇項目之一,總投資136.65億元,計劃建設風電規模200萬千瓦,據了解,該項目所生產的綠色甲醇將用于供應馬士基,目前項目進展順利,一期工程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2025年9月投產。
遠景集團
遠景一直在搶占綠氫市場,并且已經有大型落地項目成果。
遠景近幾年在風電、儲能、數字化、動力電池等領域多次拔得頭籌,在綠氫業務上,遠景發力氫氨醇,將風光廉價“棄電”用于制氫,解決新能源消納的同時降低綠氫成本。
2022年4月,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在鄂爾多斯建成投產。遠景重視項目實際成果,也經由驗證將這個零碳產業園真正實現了基于風光儲氫相結合的能源島,實現100%綠色零碳能源供給。
2025年7月8日,由遠景打造的全球首個萬噸級零碳氫氨項目——遠景零碳氫氨項目首期32萬噸正式宣告建成投產。這個項目系統驗證了遠景自主研發的構網型儲能、智能風機 、AI電網技術、氫能電解槽技術、動態合成氨技術。項目借助AI驅動、“隨風而動”的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實現100%綠電直連,做到風光儲與氫氨醇生產的動態耦合。
遠景布局氫能,出手便是萬噸級項目,規模宏大,技術創新,遠景不僅在發力氫能,更是在利用氫能打通整個新能源體系。
2024年9月10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率西班牙企業家代表團到訪遠景,就綠色氫能技術和產業發展深入交流,并見證西班牙政府與遠景能源簽署合作協議,在西班牙打造零碳氫能產業園,布局氫能裝備工廠和綠氫產業鏈,助力西班牙和歐洲的碳中和轉型和綠色新工業體系建設。
明陽集團
不拘泥于單一環節,明陽已經開始全方位布局氫能。
2025年3月5日,明陽氫能與重塑能源在上海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結合各自在氫能領域的優勢資源和發展愿景開展全方位合作。
自2023年明陽氫能成立至今,明陽在氫能產業上的動作一刻不停歇,開發電解槽,簽約項目,拿下大單,開發制造純氫燃氣輪機并成功投運,明陽定位“電-氫-電”路線,將氫與電相結合,打造更為清潔的能源體系。
2025年,明陽先后簽約多個綠氫及綠色甲醇項目,發力上游綠氫領域。4月初,明陽固始20萬噸綠色電氫氨醇項目開工,項目聚焦“電氫醇柔性生產”,為河南電氫氨醇新經濟產業集群整體布局打造實證項目樣板。據悉,明陽計劃在河南省六個地市打造50—100萬噸綠電氫氨醇項目,大手筆打造河南電氫氨醇產業基地。
緊隨其后的是,明陽與巴斯夫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國內共同打造綠色氫氨醇項目,重點關注Power-to-X領域。
張傳衛親自掌舵氫能,明陽集團拿什么實現“千億夢”?
三一集團
2022年8月,三一氫能有限公司(三一氫能)成立,注資10800萬元。2025年8月,三一氫能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在成立至今的幾年時間里,三一氫能開發制造制氫電解槽,BOP等氫能裝備。自成立之初,依托三一集團的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優勢,三一氫能在市場中便極具競爭力。
三一氫能在氫化工、氫冶金、氫交通三大應用場景中不斷突破,推動制氫設備、低碳冶金項目、全國最大制加氫一體站的應用與示范。
近兩年,三一氫能頻頻中標國內綠氫項目,三一電解槽及BOP等設備在實際中得到驗證。有著三一集團強大的研發體系,三一氫能“后來者居上”,逐步形成了獨屬于三一的獨特打法。
縱觀能源革命的歷史征程,氫能所帶來的新能源變革可謂是顛覆式的改變。電力系統的構建正在逐漸向新能源偏移,而氫能無疑是新能源體系中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借助氫能,既可以解決風光棄電,調峰填谷的問題,又可以生產更為清潔的綠色能源燃料,在多種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
氫能的爆火,是新能源產業向前發展的必然結果。風光巨頭下場豪賭氫能,不僅僅是自身產業鏈的延伸,更是縱觀全局的考量。未來究竟誰能拔得頭籌,搶先一步拿下市場,讓我們拭目以待。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