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任何搜索引擎都搜索不到的公司:先進太陽能公司。
幾個月前它在杭州創辦,將生產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組,這個拗口的名字估計會令國內目前數十家太陽能相關企業深為敏感。眾所周知,無錫尚德和正泰集團都在研究下一代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而碲化鎘薄膜又是一般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下一代。
這是聯想投資剛剛募集的第四期基金新投資的項目。與不久前上市的科大訊飛一樣,聯想投資在這家企業成立的第一天就是主要的投資方之一。
4億美元10年后再見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上海辦事處主任李家慶上周在其辦公室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時獨家透露了新基金的募集情況。
和第一只基金100%由聯想控股出資不同,第四期基金中聯想控股的出資比例下降到40%以下,第三期基金所有的機構投資者繼續投資了這只基金,同時引入了數家國際知名LP,他們主要是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和中東地區的養老金、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富有家族和贈與基金。第四期基金的LP還首次引入了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委下屬企業投資的少部分創業引導資金。
聯想投資與出資人達成的協議包括:每家承諾出資多少;出資人不干預管理;團隊運作基金的周期為“10+1+1”,也就是說,管理團隊有權在基金成立的第十年最多再延長兩年,理論上最長可達12年。投資周期同樣在10年以上的風投,目前國內只有IDG VC。
“所有出資人,在把錢投進這個基金的那一刻開始,就等于和這個錢說再見了,要到10年后才能再見。”李家慶笑稱這樣的條件國內LP還不能接受。
聯想投資堅持投資早期和成長期項目,其中早期項目的投資計劃是1.5億美元到2億美元,對于偏短線的Pre-IPO項目并不太會關注。
“柳傳志給了我們平臺”
聯想投資以低調著稱,以至于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誤以為聯想投資是聯想電腦的子公司。
李家慶介紹,2001年,時任聯想控股董事長的柳傳志希望建立一支專業的團隊來幫助他們管理資金。于是,聯想控股的常務副總裁朱立南出面創辦了聯想投資。
但是從第一天起,聯想投資就遵循國外普遍采納的有限合伙制來運作基金,聯想控股只是戰略性的投資人,不是大股東。“能夠這么做,首先是因為柳傳志做到了很多企業家做不到的事情,他愿意給其他人機會,把自己創建的平臺拿出來,支持第二代、第三代創新。因為他意識到,只有這么做,公司才能真正做大。”李家慶說起老上司,口氣非常尊重。
從管理第一只3500萬美元的基金,到管理4億美元的第四期基金,李家慶同時表示,其間聯想控股給予他們的支持也是超乎想象的。除了品牌支持,聯想控股還帶來了非常多的政府資源、產業資源和人力資源。如卓越在被亞馬遜收購之前,CEO、CFO和人力資源的經理,都是聯想以前的員工。
與該行業頻繁的人事變動不同,聯想投資的創始合伙人7年多沒有任何變動,7個合伙人有6個來自聯想,李家慶曾經在聯想呆過10年,是所有人當中在聯想工齡最小的一個。
耐心培育
科大訊飛,從成立到上市,聯想投資整整培育了七年時間,這在整個行業里都是罕見的。2001年成立的第一期基金已經進入收獲期,目前回報接近3倍。
記者從聯想投資提供的資料看到,其合伙人團隊大部分都是工科出身,穩健和技術導向形成了這支團隊初期的投資特色,但與IDG VC等同樣在中國較有歷史的風投相比,即使投資的四合木業、綠新煙包都已經成為各自行業的“老大”,投資的卓越、陽光紙業掙了不少錢,但聯想投資尚缺少一兩個像百度、攜程這樣的經典案例。
對此李家慶有自己的解釋:“聯想內部出來的人,企業文化的根基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是做產業出身的。”他又說:“有的東西可能是我們多慮了。”
據李家慶透露,目前聯想投資的項目中,有大約20家已通過海內外上市或并購退出。
上文提及的先進太陽能頗令李家慶感到興奮,據介紹,負責開發這一技術的科學家在美國曾創下該領域轉化率的世界紀錄。目前,全球僅有美國一家名為First Solar的公司擁有這項技術,碲化鎘薄膜一旦在中國獲得成功,將對整個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幾個月前它在杭州創辦,將生產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組,這個拗口的名字估計會令國內目前數十家太陽能相關企業深為敏感。眾所周知,無錫尚德和正泰集團都在研究下一代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而碲化鎘薄膜又是一般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下一代。
這是聯想投資剛剛募集的第四期基金新投資的項目。與不久前上市的科大訊飛一樣,聯想投資在這家企業成立的第一天就是主要的投資方之一。
4億美元10年后再見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上海辦事處主任李家慶上周在其辦公室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時獨家透露了新基金的募集情況。
和第一只基金100%由聯想控股出資不同,第四期基金中聯想控股的出資比例下降到40%以下,第三期基金所有的機構投資者繼續投資了這只基金,同時引入了數家國際知名LP,他們主要是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和中東地區的養老金、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富有家族和贈與基金。第四期基金的LP還首次引入了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委下屬企業投資的少部分創業引導資金。
聯想投資與出資人達成的協議包括:每家承諾出資多少;出資人不干預管理;團隊運作基金的周期為“10+1+1”,也就是說,管理團隊有權在基金成立的第十年最多再延長兩年,理論上最長可達12年。投資周期同樣在10年以上的風投,目前國內只有IDG VC。
“所有出資人,在把錢投進這個基金的那一刻開始,就等于和這個錢說再見了,要到10年后才能再見。”李家慶笑稱這樣的條件國內LP還不能接受。
聯想投資堅持投資早期和成長期項目,其中早期項目的投資計劃是1.5億美元到2億美元,對于偏短線的Pre-IPO項目并不太會關注。
“柳傳志給了我們平臺”
聯想投資以低調著稱,以至于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誤以為聯想投資是聯想電腦的子公司。
李家慶介紹,2001年,時任聯想控股董事長的柳傳志希望建立一支專業的團隊來幫助他們管理資金。于是,聯想控股的常務副總裁朱立南出面創辦了聯想投資。
但是從第一天起,聯想投資就遵循國外普遍采納的有限合伙制來運作基金,聯想控股只是戰略性的投資人,不是大股東。“能夠這么做,首先是因為柳傳志做到了很多企業家做不到的事情,他愿意給其他人機會,把自己創建的平臺拿出來,支持第二代、第三代創新。因為他意識到,只有這么做,公司才能真正做大。”李家慶說起老上司,口氣非常尊重。
從管理第一只3500萬美元的基金,到管理4億美元的第四期基金,李家慶同時表示,其間聯想控股給予他們的支持也是超乎想象的。除了品牌支持,聯想控股還帶來了非常多的政府資源、產業資源和人力資源。如卓越在被亞馬遜收購之前,CEO、CFO和人力資源的經理,都是聯想以前的員工。
與該行業頻繁的人事變動不同,聯想投資的創始合伙人7年多沒有任何變動,7個合伙人有6個來自聯想,李家慶曾經在聯想呆過10年,是所有人當中在聯想工齡最小的一個。
耐心培育
科大訊飛,從成立到上市,聯想投資整整培育了七年時間,這在整個行業里都是罕見的。2001年成立的第一期基金已經進入收獲期,目前回報接近3倍。
記者從聯想投資提供的資料看到,其合伙人團隊大部分都是工科出身,穩健和技術導向形成了這支團隊初期的投資特色,但與IDG VC等同樣在中國較有歷史的風投相比,即使投資的四合木業、綠新煙包都已經成為各自行業的“老大”,投資的卓越、陽光紙業掙了不少錢,但聯想投資尚缺少一兩個像百度、攜程這樣的經典案例。
對此李家慶有自己的解釋:“聯想內部出來的人,企業文化的根基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是做產業出身的。”他又說:“有的東西可能是我們多慮了。”
據李家慶透露,目前聯想投資的項目中,有大約20家已通過海內外上市或并購退出。
上文提及的先進太陽能頗令李家慶感到興奮,據介紹,負責開發這一技術的科學家在美國曾創下該領域轉化率的世界紀錄。目前,全球僅有美國一家名為First Solar的公司擁有這項技術,碲化鎘薄膜一旦在中國獲得成功,將對整個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