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雙碳”目標推動下,儲能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政策紅利刺激下,儲能項目備案規模屢創新高。然而,“熱潮”背后,部分項目因備案逾期、投資主體放棄等原因陸續被清理廢止。
據世紀儲能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已有24個儲能項目被廢止,總規模達到4.023GW/11.986GWh,項目計劃投資超110億。

據悉,2025年寧夏已開展了多輪儲能項目清理工作,尤其石嘴山市下轄的平羅縣、大武口區、惠農區成為重點區域。據悉,2025年寧夏廢止儲能項目共23個,總規模超3.9GW/11.58GWh,廢止原因主要集中在“備案文件逾期”“未開工已過期”“投資主體放棄”等方面。
其中,惠農區清理儲能項目最多,為12個,規模超過7GWh。格得能源的兩個液流儲能項目規模分別達400MW/1600MWh和400MW/2200MWh,但因“未開工已過期”被廢止。值得注意的是,國網寧夏的400MW/800MWh共享儲能示范項目也因未開工而過期被廢止,反映出部分央企項目同樣面臨推進難題。
平羅縣共廢止7個儲能項目,項目備案時間集中在2022年至2023年,均因“備案文件逾期”被廢止。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平羅縣高溫熔鹽 + 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項目”,規模達120MW/680MWh。大武口區共清理4個項目,規模合計1.8GWh,總計劃投資額29.22億,其中有三個廢止原因為備案文件逾期,1個因為投資主體放棄。
新疆地區本次清理涉及1個項目,為吉林樂為智匯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在喀什地區麥蓋提縣投資的100MW/4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備案時間為2025年4月,因“未開工,已過期”被廢止。
2025年儲能項目的集中調整、清理,是行業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必然過程。
隨著“136號文”取消強制配儲,政策紅利逐步消退,部分依賴政策套利的項目失去“根基”;市場層面,“394號文”推動全國電力現貨市場發展,推動儲能盈利模式從“政策補貼”轉向“市場競爭”。同時,儲能領域首部強制性國標GB44240-2024的實施,提升了技術門檻。而行業內部面臨的產能過剩、激烈價格戰等,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企業主動終止效益不佳或定位模糊的項目,成為優化資源配置、應對行業新階段的理性選擇。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