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價競標”(“Negative bidding”)是指歐洲某些國家在海上風電拍賣時,要求海上風電開發商支付建設風電場的費用的情況。近年來,負價競標的做法通常被認為會損害海上風電投資的積極性。歐洲風能協會最近發表文章表示,“負價競標”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三個一直實行負面競價拍賣的國家也正在轉向差價合約(CfD)。windeurope轉文分析:負價競標真的快要消亡了嗎?
歐盟一直希望能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從而加強其能源安全并提升歐洲經濟的競爭力。但目前歐盟僅有21GW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這與歐盟2030年46GW裝機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與到2050年海上風電300GW的目標更是相去甚遠。
過去的幾年,歐洲好幾次海上風電拍賣都未能成功吸引到投標人,雖然拍賣失敗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幾乎都指向一個共同點:拍賣設計不切實際。最近丹麥和德國的“負價競標”被認為是阻礙海上風電新投資的主要原因。
不過,最近歐洲海上風電拍賣設計正在發生一些變化,一些政府的公告顯示,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正在轉向差價合約(CfD)。
丹麥:海風拍賣失敗促使其轉向差價合約
由于負價競標的影響,丹麥在2024年海上風電拍賣中未能吸引到任何投標 (https://windeurope.org/news/no-offshore-bids-in-denmark-disappointing-but-sadly-not-surprising/)。作為對過去幾次競標的回應,丹麥政府宣布即將舉行的3個總裝機容量為3GW的海上風電場址的招標將提供差價合約(CfD)。丹麥已討論很久的博恩霍爾姆能源島(Bornholm Energy Island)的拍賣方案尚未確定。
丹麥新建海上風電場的大部分電力將用于出口,而非用于國內消費。這使得丹麥成為歐洲的一個特殊案例。丹麥政府和業界目前正在討論一項由市場驅動的方案,該方案可能涉及特許權使用費,或某種形式的海床租賃方案。
德國:無上限負價競標正被審查
德國的海上風電拍賣則采用無上限的負價競標(uncapped negative bidding)。對于非集中預開發的海上風電場址,項目只根據開發商提出的價格來做最后的決定,這意味著出價最高的開發商將獲得建設權。對于集中預開發的場址,德國則將負價競標與非價格標準結合來進行決定。
德國最新的海上風電招標同樣沒有完成:沒有一個海上風電項目中標。德國的海上風電招標設計被認為并非面向未來發展需求設計,這給海上風電開發商帶來了過度且不可控的風險,并且沒有考慮到當前的市場環境和投資條件。如果不及時調整,預計德國即將開始的2026年招標大概率也會失敗。 (https://windeurope.org/news/windeurope-statement-on-the-second-german-offshore-wind-auction-in-2025/)
德國經濟部對此次拍賣失敗做出了回應。政府宣布,德國將采用差價合約(CfD)以取代無上限的負價競標方式。但政府需要盡快完成對《海上風能法》(Offshore Wind Energy Act)和其他法規的必要修訂,以便差價合約(CfD)能夠在2026年海上風電拍賣中得到使用。(德國陸上風電轉向CfD!德國提交調整能源體系十點行動計劃)
德國海上風電對于兌現其為德國提供安全、廉價且氣候友好型電力的承諾至關重要,也有助于在全德國范圍內創造就業機會和附加值。一項德國研究表明,差價合約(CfD)可將發電成本降低高達30%,從而為德國消費者、家庭和工業提供具有競爭力的電價奠定基礎。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