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引擎。大儲能生態創新聯合體以場景精準牽引,以要素強勁賦能,助力成員單位的技術創新和成果產業化,形成多元技術路線,推動行業破局破卷。
7月25日,隨著100MW/200MWh儲能系統全面進場安裝,山東諸城濱河獨立儲能電站一期項目進入最后攻堅階段。這也是科力遠公司牽頭組建大儲能生態創新聯合體以來,布局的首個磷酸鐵鋰電池+釩液流電池混合儲能項目,預計2025 年10月建成。

共建生態閉環:持續釋放儲能賽道勢能
諸城濱河電站由科力遠、中創新航共同發起的儲能產業基金投資建設,由科力遠、中創新航、凱博資本、端瑞科技、果下科技、星辰新能等大儲能生態創新聯合體成員聯合打造。目前,電站已完成土建施工與電氣安裝工程建設,儲能系統設備全部進場,后續將圍繞設備安裝、測試驗證及并網準備工作展開。
大儲能生態創新聯合體充分發揮成員單位在技術攻堅、資金保障、市場拓展等領域的綜合優勢,持續拓展獨立儲能賽道。目前,聯合體已攜手取得8個獨立儲能及共享儲能項目的批準備案,總規模達1200MW/3200MWh,并在今年三四季度進入業務的密集釋放期。
創新混儲系統:短時調頻+長時調峰
新能源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對靈活性調節資源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快速的響應和更長時間調節支撐,單一儲能難以同時滿足電網調峰、調頻、慣量支撐,以及儲能時長、成本、使用壽命等要求。
諸城濱河獨立儲能電站采用了由科力遠創新的混合儲能技術,將磷酸鐵鋰電池和釩液流電池進行搭配,在平衡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同時,提高系統的循環壽命和穩定性。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具備快響應、高功率的優勢,能夠提供毫秒級功率支撐,保障電網瞬時穩定,適用于短時、高功率需求場景。而釩液流電池則憑借長壽命、大容量、高安全的特性,適用于長時能量存儲與釋放的場景。

整合要素資源:加速釩液流技術產業化
與鋰電池的成熟度相比,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目前尚處于項目示范階段,較高的初始投資成本成為其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主要阻礙。不過,隨著電力系統對長時、大容量儲能需求的不斷攀升,以及釩液流電池系統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其商業化進程有望加速推進。
大儲能生態創新聯合體依托混合儲能的技術驅動,以及終端場景需求牽引,降低系統整體成本,促進釩液流電池的裝機量提升,加快技術產業化。目前,聯合體正發揮成員單位在產學研金服用各領域的優勢資源,形成產融投建運生態閉環,加快鋰電池、鎳氫電池、固態和半固態電池、釩液流電池等技術路線在調峰調頻和長時儲能領域的應用。
優化安裝模式:節約資源+提升效率
在電站設計方面,諸城濱河獨立儲能電站采用預制艙形式,儲能系統集成化程度高,環境適應性強,可以有效減少現場安裝調試及后期維護的工作量。由于艙體與建施采用一體化設計的安裝模式,整體占地面積較為緊湊,相較于傳統變電站,大大節省了土地面積,空間占用率明顯降低。同時,預制艙式變電站的布置更加靈活,優化了工序流程,改善了設施安裝測試的方式,縮減了工程量,從而減少了建設工期,確保工程能在規定時間內交付。
面向碳中和背景下的儲能發展機遇,科力遠也將持續深化生態模式,加快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拓展獨立儲能電站、零碳園區、虛擬電廠等應用場景,以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新能源與儲能事業。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