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基建”火了,各方都在積極尋找投資機會。“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作為世界最先進的輸電技術,特高壓位列其中。特高壓并不是一個新名詞,11年前,我國就已經投運了世界首個特高壓輸電工程,邁入了特高壓時代。那么,特高壓有哪些獨特之處?對經濟社會發展、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影響?播報君帶你一起去看!
安徽池州九華特高壓密集通道。王文攝
領先世界,特高壓位列“新基建”的底氣
在“新基建”中,特高壓受到各界青睞,資本市場也大力追捧。連續多日,特高壓相關領域的股票漲停,傲視群芳。原因在哪兒?
特高壓是指電壓等級在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技術,具有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效率高和損耗低等技術優勢,占領了世界輸電技術的制高點,我國已全面掌握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并實現商業化運行。
在這一領域,“中國標準”就是“世界標準”,特高壓已成為中國的世界級名片。
特高壓輸電技術不斷創新,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2009年,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運行的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運,并獲得第二屆中國工業大獎。
2012年,“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18年1月8日,“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2月9日,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獲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
特高壓輸電技術實現了世界輸電技術領域的“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還成功走出了國門。
2017年12月21日,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合投資建設的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一期工程舉行投運儀式,這標志著中國特高壓“走出去”的首個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在特高壓走出國門的同時,我國一大批電力裝備也走向世界市場,打破了西門子、ABB等企業的長期壟斷。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維江表示,特高壓輸電技術和裝備已經是中國在國際電力市場上的新名片。
很顯然,特高壓的頭角剛剛展露,未來將在“新基建”的建設大潮中大展身手,有望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新基建。
超強帶動力,經濟增長的利器
古都西安,歷史底蘊深厚,人文氣息濃烈。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的興起,“摔碗酒”“不倒翁姐姐”等網紅產品受到網友稱贊,西安一躍成為“網紅城市”。
然而和國內其他城市一樣,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讓這座城市沒有了往日的喧囂,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這種安靜讓人惴惴不安,更給當地企業潑了冷水。雖然春節假期延期,但西安派瑞功率半導體變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派瑞股份”)總經理助理、高級工程師龐艷麗并沒有完全靜下心來,她時刻牽掛著公司的超凈廠房。
“我們的超凈廠房即使不生產,也需要依靠氮氣等維持環境。假期期間,它的氮氣也不能停呀,不夠了我得趕緊補上。”龐艷麗解釋說。
氮氣一刻都不能停,意味著生產線不生產還要產生成本,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壓力。
談及這個問題,龐艷麗非常慶幸公司春節前的生產安排。“我們的產品主要服務于特高壓工程,去年、今年特高壓開工建設的比較多,我們收到了很多訂單。當時想法很簡單,加班加點生產,可以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還可以有時間去接更多的訂單。”龐艷麗介紹,春節前生產線的工人三班倒,晝夜不停地生產,加急生產出了不少訂單。
“幸虧我們春節前加班生產,減輕了春節后不能按時復工的壓力。”談到此處,龐艷麗有點小興奮。
真正讓龐艷麗吃下定心丸的是2月中旬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特高壓工程陸續復工復產。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陜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工程……一大批特高壓工程相繼涌來,提振了市場信心,有力帶動了電力設備制造企業復工復產。
“我們企業是服務特高壓工程的,也就是服務國家重點工程的,現在特高壓工程開工了,政府應該會支持我們復工復產。”看到特高壓工程復工的新聞,龐艷麗便開始著手準備復工材料,并對員工進行身體檢測,做好了安全生產的準備。
2月25日,派瑞股份恢復生產。龐艷麗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晶閘管閥片是換流閥的核心器件,為南瑞集團、許繼集團、西電集團等供貨,每個訂單在3000萬~4000萬元之間,如今他們可以開足馬力生產,使上半年經濟效益不受疫情影響。
特高壓輸電線路長、投資規模大,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優勢,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把利器。
目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覆蓋范圍內的8項特高壓工程全面開復工,全年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5411億元,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融合數字技術,特高壓前景無限
數字化是“新基建”的生命力,特高壓和數字技術有怎樣的淵源?
在新基建領域,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已經在特高壓變電站與5G基站共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了豐富的應用實踐,例如新能源預測、無人機作業、機器人巡檢、變電站智能運維、電力大數據的企業復工電力指數。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趙東元認為,引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打通信息流、能源流和價值流,可以實現電網向內整合電力生產消費全鏈條,向外拓展到整個能源價值鏈和數字生態,并且和社會治理、金融體系高度融合,推動規模龐大的物理電力網絡通過數字經濟模式實現價值最大化。
特高壓換流站+5G基站
2019年6月24日,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境內的特高壓古泉換流站5G網絡上下行速率順利完成測試,并達到設計要求,這標志著中國首座“特高壓+5G”基站建設宣告成功,驗證了特高壓變電站內進行5G網絡建設的可行性。
全國首個“特高壓+5G”基站在古泉站落地。袁翔 攝
通過5G技術應用,古泉站實現了站內4K高清監控視頻信號的實時回傳,以及巡檢機器人的遠程監控。
同時,5G網絡的構建為站內各類監測監控系統和智能運維系統提供了靈活高效、安全可靠的無線接入通道,實現了變電站大帶寬、低時延業務的靈活應用,提高了電網的智能感知能力。
智能巡檢機器人
2月5日,智能巡檢機器人“大白”首次在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昌吉換流站內亮相,它主要為換流站進行定期巡檢,確保這條疆電外送大通道的“心臟”安全運行。
昌吉換流站值長焦攀介紹,“大白”具備自動定位巡視、拍攝記錄可見光圖片和紅外圖譜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運維人員的現場巡視,避免人員頻繁外出,最大程度降低工作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電力大數據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電網企業掌握了最全面的電力信息。在疫情期間,利用電力大數據,國家電網開發的“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為企業復工和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受到各界好評。
“電力部門提供的這項指數準確、可靠、全面,為政府部門分析核實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對支持市委、市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有積極意義。”浙江省湖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綠色制造處副處長高春說。
未來已來,智能產業、智慧生活都需要高質量的供電保障。特高壓點亮了萬家燈火,為中國經濟源源不斷地輸送養料。
作為世界最先進的輸電技術,特高壓位列其中。特高壓并不是一個新名詞,11年前,我國就已經投運了世界首個特高壓輸電工程,邁入了特高壓時代。那么,特高壓有哪些獨特之處?對經濟社會發展、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影響?播報君帶你一起去看!

安徽池州九華特高壓密集通道。王文攝
領先世界,特高壓位列“新基建”的底氣
在“新基建”中,特高壓受到各界青睞,資本市場也大力追捧。連續多日,特高壓相關領域的股票漲停,傲視群芳。原因在哪兒?
特高壓是指電壓等級在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技術,具有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效率高和損耗低等技術優勢,占領了世界輸電技術的制高點,我國已全面掌握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并實現商業化運行。
在這一領域,“中國標準”就是“世界標準”,特高壓已成為中國的世界級名片。
特高壓輸電技術不斷創新,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2009年,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運行的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運,并獲得第二屆中國工業大獎。
2012年,“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18年1月8日,“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2月9日,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獲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
特高壓輸電技術實現了世界輸電技術領域的“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還成功走出了國門。
2017年12月21日,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合投資建設的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一期工程舉行投運儀式,這標志著中國特高壓“走出去”的首個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在特高壓走出國門的同時,我國一大批電力裝備也走向世界市場,打破了西門子、ABB等企業的長期壟斷。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維江表示,特高壓輸電技術和裝備已經是中國在國際電力市場上的新名片。
很顯然,特高壓的頭角剛剛展露,未來將在“新基建”的建設大潮中大展身手,有望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新基建。
超強帶動力,經濟增長的利器
古都西安,歷史底蘊深厚,人文氣息濃烈。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的興起,“摔碗酒”“不倒翁姐姐”等網紅產品受到網友稱贊,西安一躍成為“網紅城市”。
然而和國內其他城市一樣,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讓這座城市沒有了往日的喧囂,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這種安靜讓人惴惴不安,更給當地企業潑了冷水。雖然春節假期延期,但西安派瑞功率半導體變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派瑞股份”)總經理助理、高級工程師龐艷麗并沒有完全靜下心來,她時刻牽掛著公司的超凈廠房。
“我們的超凈廠房即使不生產,也需要依靠氮氣等維持環境。假期期間,它的氮氣也不能停呀,不夠了我得趕緊補上。”龐艷麗解釋說。
氮氣一刻都不能停,意味著生產線不生產還要產生成本,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壓力。
談及這個問題,龐艷麗非常慶幸公司春節前的生產安排。“我們的產品主要服務于特高壓工程,去年、今年特高壓開工建設的比較多,我們收到了很多訂單。當時想法很簡單,加班加點生產,可以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還可以有時間去接更多的訂單。”龐艷麗介紹,春節前生產線的工人三班倒,晝夜不停地生產,加急生產出了不少訂單。
“幸虧我們春節前加班生產,減輕了春節后不能按時復工的壓力。”談到此處,龐艷麗有點小興奮。
真正讓龐艷麗吃下定心丸的是2月中旬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特高壓工程陸續復工復產。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陜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工程……一大批特高壓工程相繼涌來,提振了市場信心,有力帶動了電力設備制造企業復工復產。
“我們企業是服務特高壓工程的,也就是服務國家重點工程的,現在特高壓工程開工了,政府應該會支持我們復工復產。”看到特高壓工程復工的新聞,龐艷麗便開始著手準備復工材料,并對員工進行身體檢測,做好了安全生產的準備。
2月25日,派瑞股份恢復生產。龐艷麗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晶閘管閥片是換流閥的核心器件,為南瑞集團、許繼集團、西電集團等供貨,每個訂單在3000萬~4000萬元之間,如今他們可以開足馬力生產,使上半年經濟效益不受疫情影響。
特高壓輸電線路長、投資規模大,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優勢,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把利器。
目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覆蓋范圍內的8項特高壓工程全面開復工,全年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5411億元,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融合數字技術,特高壓前景無限
數字化是“新基建”的生命力,特高壓和數字技術有怎樣的淵源?
在新基建領域,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已經在特高壓變電站與5G基站共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了豐富的應用實踐,例如新能源預測、無人機作業、機器人巡檢、變電站智能運維、電力大數據的企業復工電力指數。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趙東元認為,引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打通信息流、能源流和價值流,可以實現電網向內整合電力生產消費全鏈條,向外拓展到整個能源價值鏈和數字生態,并且和社會治理、金融體系高度融合,推動規模龐大的物理電力網絡通過數字經濟模式實現價值最大化。
特高壓換流站+5G基站
2019年6月24日,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境內的特高壓古泉換流站5G網絡上下行速率順利完成測試,并達到設計要求,這標志著中國首座“特高壓+5G”基站建設宣告成功,驗證了特高壓變電站內進行5G網絡建設的可行性。

全國首個“特高壓+5G”基站在古泉站落地。袁翔 攝
通過5G技術應用,古泉站實現了站內4K高清監控視頻信號的實時回傳,以及巡檢機器人的遠程監控。
同時,5G網絡的構建為站內各類監測監控系統和智能運維系統提供了靈活高效、安全可靠的無線接入通道,實現了變電站大帶寬、低時延業務的靈活應用,提高了電網的智能感知能力。
智能巡檢機器人
2月5日,智能巡檢機器人“大白”首次在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昌吉換流站內亮相,它主要為換流站進行定期巡檢,確保這條疆電外送大通道的“心臟”安全運行。
昌吉換流站值長焦攀介紹,“大白”具備自動定位巡視、拍攝記錄可見光圖片和紅外圖譜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運維人員的現場巡視,避免人員頻繁外出,最大程度降低工作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電力大數據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電網企業掌握了最全面的電力信息。在疫情期間,利用電力大數據,國家電網開發的“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為企業復工和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受到各界好評。
“電力部門提供的這項指數準確、可靠、全面,為政府部門分析核實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對支持市委、市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有積極意義。”浙江省湖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綠色制造處副處長高春說。
未來已來,智能產業、智慧生活都需要高質量的供電保障。特高壓點亮了萬家燈火,為中國經濟源源不斷地輸送養料。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