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在經過一輪大規模的產能擴張后,產業發展面臨諸多重考驗,如結構性產能過剩仍然存在、補貼退坡影響、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等。具體到各電池企業,行業洗牌速度不斷加快,企業資金缺口增大,整車企業對電池的各方面性能要求越來越高。
企業普遍面臨資金壓力
“今年對于動力電池行業來說是比較艱難的一年,此前原材料價格特別是鋰、鈷價格輪番上漲,讓動力電池企業叫苦不迭,今年盡管鋰、鈷價格漲幅有所回落,但是由于新能源車企回款慢,導致動力電池企業賬期延長、資金鏈緊張,多數企業利潤下降,行業處于艱難求生的境況。”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日前在2018第三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說。
以行業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為例,根據該公司三季度的報表,三季度寧德時代營收97億,前三季度累計營收約191億,但是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卻達到了139億。行業資質排名靠前的企業狀況尚且如此,其他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更可想而知。
中電力神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秦興才也表示,2018年對整個行業來說,壓力比較大,有政策調整和外部競爭的壓力、產品的安全可靠性、售后服務、成本等壓力,其中最主要還是資金壓力。
動力電池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趨于嚴格。有些車企2015、2016年的補貼還沒有拿到,車企隨之將壓力傳遞給動力電池企業。
此外,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設備企業、電池廠沒有及時結算,給動力電池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資金缺口。
據統計,今年前9月,動力電池產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前五家企業已經占據了78.2%的市場份額,前兩家企業占據65.1%動力電池配套市場。留給中小企業的市場空間越來越有限,如何在這些有限的時間和市場空間里搏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考驗企業的一道難題。
劉彥龍指出,隨著3C數碼市場接近飽和,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成為鋰電行業最大的一塊市場,但是也應該看到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因此需要提醒各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可以適當開拓一些小眾的競爭相對緩和的細分市場。
各界對電池安全呼聲日益強烈
今年以來,連續發生的新能源汽車著火事件讓各界對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問題越來越重視。
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鄧中一強烈呼吁,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一定要在保證安全、在成本與壽命可接受的前提下才有意義。他表示,目前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都感到非常掙扎或者難熬。業內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有一個硬指標:沒有達到140瓦時/千克的話,車廠很大概率不會要。因為達到140瓦時/千克,才可以拿到乘以1.1系數的補貼。所以大家都把能量密度當成一個硬指標在追求。也正因為如此,一定程度犧牲了動力電池的安全性、使用壽命、循環壽命。
秦興才也指出,車輛安全既是社會責任也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電池初始安全不代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他建議,首先要加強動力電池國家質量標準制定。經過前些年的示范運營暴露了很多問題,當前應該制定一個科學的質量標準,和整車廠建立科學、完善的質量協議來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減少售后服務的壓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電池廠和整車廠需一同加強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管理。電池廠要和整車廠一起對動力電池進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研究,動力電池企業有責任配合整車廠和客戶一起來進行全生命周期安全性的研究和管理。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檢測的規范,如5千公里該檢測什么,年檢應該檢測哪些方面,售后服務的手冊是什么……
企業普遍面臨資金壓力
“今年對于動力電池行業來說是比較艱難的一年,此前原材料價格特別是鋰、鈷價格輪番上漲,讓動力電池企業叫苦不迭,今年盡管鋰、鈷價格漲幅有所回落,但是由于新能源車企回款慢,導致動力電池企業賬期延長、資金鏈緊張,多數企業利潤下降,行業處于艱難求生的境況。”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日前在2018第三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說。
以行業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為例,根據該公司三季度的報表,三季度寧德時代營收97億,前三季度累計營收約191億,但是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卻達到了139億。行業資質排名靠前的企業狀況尚且如此,其他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更可想而知。
中電力神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秦興才也表示,2018年對整個行業來說,壓力比較大,有政策調整和外部競爭的壓力、產品的安全可靠性、售后服務、成本等壓力,其中最主要還是資金壓力。
動力電池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趨于嚴格。有些車企2015、2016年的補貼還沒有拿到,車企隨之將壓力傳遞給動力電池企業。
此外,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設備企業、電池廠沒有及時結算,給動力電池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資金缺口。
據統計,今年前9月,動力電池產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前五家企業已經占據了78.2%的市場份額,前兩家企業占據65.1%動力電池配套市場。留給中小企業的市場空間越來越有限,如何在這些有限的時間和市場空間里搏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考驗企業的一道難題。
劉彥龍指出,隨著3C數碼市場接近飽和,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成為鋰電行業最大的一塊市場,但是也應該看到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因此需要提醒各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可以適當開拓一些小眾的競爭相對緩和的細分市場。
各界對電池安全呼聲日益強烈
今年以來,連續發生的新能源汽車著火事件讓各界對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問題越來越重視。
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鄧中一強烈呼吁,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一定要在保證安全、在成本與壽命可接受的前提下才有意義。他表示,目前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都感到非常掙扎或者難熬。業內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有一個硬指標:沒有達到140瓦時/千克的話,車廠很大概率不會要。因為達到140瓦時/千克,才可以拿到乘以1.1系數的補貼。所以大家都把能量密度當成一個硬指標在追求。也正因為如此,一定程度犧牲了動力電池的安全性、使用壽命、循環壽命。
秦興才也指出,車輛安全既是社會責任也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電池初始安全不代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他建議,首先要加強動力電池國家質量標準制定。經過前些年的示范運營暴露了很多問題,當前應該制定一個科學的質量標準,和整車廠建立科學、完善的質量協議來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減少售后服務的壓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電池廠和整車廠需一同加強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管理。電池廠要和整車廠一起對動力電池進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研究,動力電池企業有責任配合整車廠和客戶一起來進行全生命周期安全性的研究和管理。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檢測的規范,如5千公里該檢測什么,年檢應該檢測哪些方面,售后服務的手冊是什么……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