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國家林業局同意,河北省林業廳批復在張家口市開展光伏林業試點。相關文件《張家口市光伏林業試點方案》已于近日印發。
多位業內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張家口市光伏林業試點方案》的批復對光伏產業是重大利好,尤其在光伏建設用地日趨緊張,符合光伏用地法規的土地資源稀缺的大背景下,在我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示范區開展光伏林業試點工作,將對全國光伏電站用地起到示范性作用。
創新提出光伏林業試點
今年7月2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同意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根據規劃,張家口未來將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到2020年,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20GW,光伏裝機量達到6GW;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50GW,光伏裝機量達到24GW。在此背景下,光伏項目建設在張家口市迅速升溫。
針對此次出臺的《張家口市光伏林業試點方案》,張家口市林業部門表示,光伏建設需要土地資源做保障,但光伏電站建設與林地供應矛盾日益凸顯。為破解這一難題,張家口市林業局創新性地提出發展光伏林業試點,努力實現清潔能源和生態建設雙贏。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國家林業局已同意《張家口市光伏林業試點方案》。
記者了解到,張家口市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屬于太陽能輻射2類區域;該市總面積5531萬畝,規劃林地保有量面積2644萬畝。截至2014年底,全市森林面積達到199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森林蓄積量2490萬立方米,濕地面積345萬畝。
今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成為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據了解,為了實現綠色奧運,河北省擬在G6高速張家口85公里范圍內建設18個光伏發電廠址,裝機容量1555MW,把京藏G6高速公路沿線規劃為光伏農業、光伏林業、光伏牧業相結合的大型光伏電站綠色廊道體系。
“只要設計合理,在光伏與林木不爭陽光的前提下,這一舉措完全可以實施,是一個很好的示范。”中國光伏農業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高級工程師高祥根告訴本報記者,“這一文件的批復,結合了張家口太陽能資源和林地資源的優勢,將為我國光伏發電在荒山、荒地綜合利用、生態林業等方面發揮綜合效益提供推廣經驗。”
光伏用地政策利好落實難
“光伏建設需要土地資源做保障,國家現行政策規定,適宜光伏電站建設的土地主要為荒山荒坡、未利用地、湖泊灘涂等,但現實是,在地面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過程中,林業和國土部門交叉管理,土地性質劃撥不清,大量光伏項目或中途叫停,或不得已繳納高額的土地占用稅。”一位從事電站開發的業內人士無奈地對記者表示。
此前,國家林業局下發了《關于規范光伏電站建設使用林地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光伏電站使用林地作出明確規范,其中特別提到,灌木覆蓋度低于30%的林地,可適度發展光伏電站,灌木覆蓋度高于30%林地,原則上不能發展光伏電站。
今年9月18日,發改委等六部委出臺《關于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的意見》(國土資規〔2015〕5號),明確提出對于光伏、風力發電等項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對不占壓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類認定,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允許以租賃等方式取得。
“一塊地方到底是可以建設光伏的荒地還是林地,具體實地調查,一查便知。文件有了,但實踐中國土和林業部門對土地性質的認定標準不同,且相關數據庫沒有聯網合并,使得用地難度大幅度增加,成本驟然升高,政策利好無法落實,給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帶來嚴重障礙。很多光伏項目雖早已取得立項手續,但因項目擬使用荒地存在‘涉林’問題導致遲遲無法開工,甚至最終擱淺。”上述業內人士補充說。
應建立多部門聯網平臺
據記者了解,為準確掌握2015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國土資源部部署開展2015年度全國土地變更調查與遙感監測工作,并已于此前印發《關于開展2015年度全國土地變更調查與遙感監測工作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用地首次進入全國土地遙感監測系統分類,是國土資源部完善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光伏項目用地提供了法律依據。
“除了將這些科學的檢測手段運用其中,多部門協調,并建議一種透明的評判機制,才有可能解決光伏用地的這一困擾。”上述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國土和林業部門應該協調建設一個聯網平臺。”航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楊對本報記者說,“以林業用地紅線和電網消納能力為前提,各地要制定當地的光伏用地規劃和建設指標,具體到每一塊土地的性質上,同時建立公平公正且透明的評判機制。”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曾表示,面對制約新能源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在張家口設立的新能源示范區先行先試,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探索新機制、新路徑,示范意義特別重大。
“作為我國高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一個縮影,張家口探路光伏林業試點,將為規范我國光伏發電用地,明晰林業用地使用條件和使用標準提供重要參考樣本。”上述業內人士說。
多位業內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張家口市光伏林業試點方案》的批復對光伏產業是重大利好,尤其在光伏建設用地日趨緊張,符合光伏用地法規的土地資源稀缺的大背景下,在我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示范區開展光伏林業試點工作,將對全國光伏電站用地起到示范性作用。
創新提出光伏林業試點
今年7月2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同意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根據規劃,張家口未來將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到2020年,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20GW,光伏裝機量達到6GW;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50GW,光伏裝機量達到24GW。在此背景下,光伏項目建設在張家口市迅速升溫。
針對此次出臺的《張家口市光伏林業試點方案》,張家口市林業部門表示,光伏建設需要土地資源做保障,但光伏電站建設與林地供應矛盾日益凸顯。為破解這一難題,張家口市林業局創新性地提出發展光伏林業試點,努力實現清潔能源和生態建設雙贏。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國家林業局已同意《張家口市光伏林業試點方案》。
記者了解到,張家口市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屬于太陽能輻射2類區域;該市總面積5531萬畝,規劃林地保有量面積2644萬畝。截至2014年底,全市森林面積達到199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森林蓄積量2490萬立方米,濕地面積345萬畝。
今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成為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據了解,為了實現綠色奧運,河北省擬在G6高速張家口85公里范圍內建設18個光伏發電廠址,裝機容量1555MW,把京藏G6高速公路沿線規劃為光伏農業、光伏林業、光伏牧業相結合的大型光伏電站綠色廊道體系。
“只要設計合理,在光伏與林木不爭陽光的前提下,這一舉措完全可以實施,是一個很好的示范。”中國光伏農業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高級工程師高祥根告訴本報記者,“這一文件的批復,結合了張家口太陽能資源和林地資源的優勢,將為我國光伏發電在荒山、荒地綜合利用、生態林業等方面發揮綜合效益提供推廣經驗。”
光伏用地政策利好落實難
“光伏建設需要土地資源做保障,國家現行政策規定,適宜光伏電站建設的土地主要為荒山荒坡、未利用地、湖泊灘涂等,但現實是,在地面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過程中,林業和國土部門交叉管理,土地性質劃撥不清,大量光伏項目或中途叫停,或不得已繳納高額的土地占用稅。”一位從事電站開發的業內人士無奈地對記者表示。
此前,國家林業局下發了《關于規范光伏電站建設使用林地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光伏電站使用林地作出明確規范,其中特別提到,灌木覆蓋度低于30%的林地,可適度發展光伏電站,灌木覆蓋度高于30%林地,原則上不能發展光伏電站。
今年9月18日,發改委等六部委出臺《關于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的意見》(國土資規〔2015〕5號),明確提出對于光伏、風力發電等項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對不占壓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類認定,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允許以租賃等方式取得。
“一塊地方到底是可以建設光伏的荒地還是林地,具體實地調查,一查便知。文件有了,但實踐中國土和林業部門對土地性質的認定標準不同,且相關數據庫沒有聯網合并,使得用地難度大幅度增加,成本驟然升高,政策利好無法落實,給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帶來嚴重障礙。很多光伏項目雖早已取得立項手續,但因項目擬使用荒地存在‘涉林’問題導致遲遲無法開工,甚至最終擱淺。”上述業內人士補充說。
應建立多部門聯網平臺
據記者了解,為準確掌握2015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國土資源部部署開展2015年度全國土地變更調查與遙感監測工作,并已于此前印發《關于開展2015年度全國土地變更調查與遙感監測工作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用地首次進入全國土地遙感監測系統分類,是國土資源部完善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光伏項目用地提供了法律依據。
“除了將這些科學的檢測手段運用其中,多部門協調,并建議一種透明的評判機制,才有可能解決光伏用地的這一困擾。”上述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國土和林業部門應該協調建設一個聯網平臺。”航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楊對本報記者說,“以林業用地紅線和電網消納能力為前提,各地要制定當地的光伏用地規劃和建設指標,具體到每一塊土地的性質上,同時建立公平公正且透明的評判機制。”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曾表示,面對制約新能源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在張家口設立的新能源示范區先行先試,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探索新機制、新路徑,示范意義特別重大。
“作為我國高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一個縮影,張家口探路光伏林業試點,將為規范我國光伏發電用地,明晰林業用地使用條件和使用標準提供重要參考樣本。”上述業內人士說。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