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尚有合理發展的空間。”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對多晶硅發展似乎抱有信心。
多晶硅企業面臨“優勝劣汰”
在這次中國國際硅業大會暨光伏產業發展論壇上,聽到最多的是其產能是否過剩,以及多晶硅行業如何防止重復建設、如何增強產品競爭力的探討。
從400萬元/噸到60萬元/噸的價格,從去年4000多噸到今年約1.5萬噸的產量,從大都是6300千伏安以下小型礦熱爐到未來準入標準25000千伏安的設備……多晶硅產業劃出一道道跌宕的曲線。
關注的焦點聚向四川多晶硅企業:它們生存現狀如何?
在西博會新能源展區內,人們看到的是一份份并不難看的答卷。樂山已擁有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現有產能居全國第一;成都開發新能源產業專業園區,力求在產業鏈條較為完善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光熱發電這兩大領域突破……
緊隨國家政策,四川亦將采取6大舉措嚴格準入制度,多晶硅企業將繼續面臨“優勝劣汰”的考題。省經委機械冶金建材處處長閆克儉表示,四川原則上不再新批多晶硅項目建設,今后將重點著力于多晶硅中下游產業鏈條的打造,以提高附加值。
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不會減弱
論壇傳遞的另一信息也讓原本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吃下了“定心丸”:目前雖然提出防止多晶硅產能過剩,但并不意味著國家對于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會減弱。
近期,攀西地區、阿壩也正抓緊光伏電站的建設。閆克儉表示,政府相關部門正努力爭取國家政策,促進四川光伏產業的發展。成都也意欲聯合涼山等太陽能資源較好的區域共同拓展市場―――按照“調整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四川多晶硅和光伏產業劃出一道持續上揚曲線。
“新能源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光伏產業更是如此。隨著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量中的比重不斷提升,對光伏產業產能的需求正變得更大。”石定寰認為,新能源產業依然前景可期。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