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消息,《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與質量評估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于10月30日在2014中國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與質量評估技術研討會上發布。該規范是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光伏技術檢測中心制定的。《規范》解讀人鄒新京表示,我國的光伏電站規模和數量在逐年增加,并逐漸向商業化電站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光伏電站質量檢測顯得尤為重要。
“講故事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發電量是最重要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會上打了個比方,“小孩子不管怎么樣都是很可愛,但是光伏到了一千多萬千瓦裝機之后不能再是小孩了,而是很重要的發電力量,質量的保證就變得尤為重要。”“要求在部件上,包括電池板、逆變器、控制器,甚至包括陣列排列方式,可能都要有很明確的技術規范”。
李俊峰認為,光伏的成本其實在投資成本中占的很低。質量是生命,關鍵看能不能真正做到25年、30年。但是現在出了很多問題,質量和原料都參差不齊。主要原因是一味追求造價低,低價中標模式造成裝備的利潤率急速下滑,只有從質量上動手腳。
最近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數字稱,目前建成的電站里大概1/3左右質量不合格,還有一部分電池3年已經衰減了原來規定25年應該衰減的量,甚至當年衰減30%多。李俊峰強調,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光伏行業的害群之馬。光伏行業必須按照標準技術規范要求自己,要解決質量標準統一性和一致性問題,現在不是急于降低價格,也不是急于技術創新,而是生產出穩定可靠、一致性的產品,為大規模電站建設提供標準化裝備。“如果到了‘十三五’,電站還是那么千奇百怪,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那就有問題了”。
國電光伏總工程師吳協祥從技術角度深入探討了光伏標準問題,認為標準大而全是很難一下子做好的,應該專業細化。
吳協祥認為,光伏產業的質量是動態的質量,不是靜態的。從太陽能整個產業鏈來說,從各種部件到運輸、生產到設計、安裝、運維,所有環節全部都充滿風險,只解決其中一個部分或幾個部分是不夠的。他將問題總結為三類:發電量保證、可靠性、運維。電站問題,90%甚至95%以上是安裝、施工問題。“怎么看待整個產業質量的風險,最最重要就是在施工上,會兩三年以后爆發,十年以后爆發的基本上是材料問題”。吳協祥建議,改變低價中標的體制,從成本管控角度,將每瓦成本轉化為度電成本。
“長遠戰略來看,這個產業一定要發展智能化”。吳協祥認為,國內普遍急功近利,只看短期發電,增加幾毛錢成本就不樂意,不看長遠發電能力。光伏整個系統的結構就是串并聯,灰塵、各種外界遮擋影響,還有內部衰減等固有特征,要盡快采用智能化的解決方法。“真正一致是靠智能芯片的管理。”“大概三年左右,智能芯片的組件是這個產業里幾乎唯一的選擇”。
“講故事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發電量是最重要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會上打了個比方,“小孩子不管怎么樣都是很可愛,但是光伏到了一千多萬千瓦裝機之后不能再是小孩了,而是很重要的發電力量,質量的保證就變得尤為重要。”“要求在部件上,包括電池板、逆變器、控制器,甚至包括陣列排列方式,可能都要有很明確的技術規范”。
李俊峰認為,光伏的成本其實在投資成本中占的很低。質量是生命,關鍵看能不能真正做到25年、30年。但是現在出了很多問題,質量和原料都參差不齊。主要原因是一味追求造價低,低價中標模式造成裝備的利潤率急速下滑,只有從質量上動手腳。
最近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數字稱,目前建成的電站里大概1/3左右質量不合格,還有一部分電池3年已經衰減了原來規定25年應該衰減的量,甚至當年衰減30%多。李俊峰強調,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光伏行業的害群之馬。光伏行業必須按照標準技術規范要求自己,要解決質量標準統一性和一致性問題,現在不是急于降低價格,也不是急于技術創新,而是生產出穩定可靠、一致性的產品,為大規模電站建設提供標準化裝備。“如果到了‘十三五’,電站還是那么千奇百怪,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那就有問題了”。
國電光伏總工程師吳協祥從技術角度深入探討了光伏標準問題,認為標準大而全是很難一下子做好的,應該專業細化。
吳協祥認為,光伏產業的質量是動態的質量,不是靜態的。從太陽能整個產業鏈來說,從各種部件到運輸、生產到設計、安裝、運維,所有環節全部都充滿風險,只解決其中一個部分或幾個部分是不夠的。他將問題總結為三類:發電量保證、可靠性、運維。電站問題,90%甚至95%以上是安裝、施工問題。“怎么看待整個產業質量的風險,最最重要就是在施工上,會兩三年以后爆發,十年以后爆發的基本上是材料問題”。吳協祥建議,改變低價中標的體制,從成本管控角度,將每瓦成本轉化為度電成本。
“長遠戰略來看,這個產業一定要發展智能化”。吳協祥認為,國內普遍急功近利,只看短期發電,增加幾毛錢成本就不樂意,不看長遠發電能力。光伏整個系統的結構就是串并聯,灰塵、各種外界遮擋影響,還有內部衰減等固有特征,要盡快采用智能化的解決方法。“真正一致是靠智能芯片的管理。”“大概三年左右,智能芯片的組件是這個產業里幾乎唯一的選擇”。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