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歸結來說,當前光伏行業或者多晶硅是否“過剩”需要具體分析。所謂光伏行業過剩就是在應用環節沒有打開缺口,如果大部分建筑屋頂已經建造了光伏發電系統,光伏發電應用已經很普遍,這時候光伏廠商的生產出很多電池板,這時候的過剩才是真正的過剩。“從宏觀的角度、大的范圍來說,太陽能行業沒有過剩;從微觀的、具體的角度來說,由于中國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沒有打開,企業倉庫了堆積了大量太陽能電池板,那么這是過剩了。”褚君浩說,“多晶硅行業產能有些過剩,產量不過剩。因為中國每年都要進口數萬噸多晶硅,所以產量不過剩。以前多晶硅產業很賺錢,國內上馬了很多多晶硅生產線,有些生產線由于技術、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還不能生產出符合標準的、質量優良的太陽能等級多晶硅,有的企業可以做出太陽能等級的多晶硅但是成本過高,才造成現在產能過剩。”
制約因素解析
當問到目前阻礙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的時候,褚君浩說,首先是政策保障不夠。光伏發電要上網,但是大電網的配套跟不上。因為太陽能、風能發電的數量和質量可能隨時會變化,要解決不穩定的分布式發電對大電網的影響,就需要一個調節機制,要依賴智能電網的發展。
現在提倡分布式的應用系統,比如一個住宅小區可以建一個小的變電站,這個小變電站把小區內的太陽能發電利用進來,基本上可以自發自用,大電網起調節作用,對大電網是沒有影響的。所以只要肯作為,這些問題都是能夠解決的。
“我曾經陪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韓啟德副委員長到山東考察節能減排,看到一個地方的風車葉片都鎖住了,但是當地當時的風很大。我于是問為什么要鎖住風車發電,地方的同志說:馬上要到年底了,火電還用不完,更別說風電了。所以雖然現在投資建設了很多風力發電站、太陽能電站,但沒有送到大電網里,經常被閑置在那里,這是巨大的浪費。另外,電力壟斷企業也不愿意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并入到大電網中去,部門之間在利益分享上的阻礙只能靠行政管理部門出臺政策來解決和協調。”
技術水平也是制約光伏行業發展的因素之一。無論是晶硅電池、薄膜電池,還是新概念電池等,中國的技術水平都有提升的空間。技術提升,效率提高,企業的成本下降,就能更好地發展。中國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是晶硅電池,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新興產業。世界上最好的10個光伏企業里中國可以占5~6個,最好的5個企業里中國也能占到兩三個。國外把中國的晶硅電池稱為“中國電池”,他們在努力發展第二代薄膜電池,希望以此來打垮中國的晶硅電池。中國的光伏企業為中國高技術企業走到世界前列作出了貢獻,是中國的驕傲。但光伏產業的技術需要不斷提高。現在許多光伏企業都意識到提高技術的重要性,并且逐步開始實施太陽能電池設備的國產化。像常州天合光能建立了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像天威英利有光伏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他公司也都有研發部,都很重視技術開發。但總的來說,對于研發的投入還是不夠的。企業的實驗室主要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希望通過提高效率來降低成本,往往限于目前企業所生產的電池種類,對新型電池的研發重視程度不夠。如果對新型電池的研發跟不上,也會逐漸落后于國外的同行。
技術研發忌貪近利
中科院于2009年正式啟動實施“太陽能行動計劃”,以2050年前后使太陽能作為重要能源為遠景目標,確定2015年分布式利用、2025年替代利用、2035年規模利用三個階段目標,從光伏、光熱、光化學、光生物等太陽能轉化利用的幾個主要途徑所涉及的關鍵科學問題作為突破,并在核心技術研發、應用示范和轉移轉化等幾個層面實施。“太陽能行動計劃”成立了5個中心,分別是太陽能電池中心、太陽能光化學轉化研究中心、太陽能光熱轉化及規模化研究示范中心、太陽能光伏系統及規模化利用研究示范中心、太陽能生物轉化研究中心,采用“中心+人才+項目”的模式,既瞄準了當前的主流方向,又瞄準未來的發展方向,三年來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