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PVinsights的報價顯示,本周太陽能相關產品價格仍持續下跌,除Cell外,跌幅皆較上周明顯收斂,Poly本周報價為每公斤19.65美元,較上周下滑0.1%;Wafer 報價為每片0.932 美元,較上周下滑0.6%;Cell報價為每瓦0.375 美元,較上周下滑2.8%;Module 報價為每瓦0.688美元,較上周下滑0.6 %。產品報價持續下跌,太陽能產業仍偏審慎。
目前臺廠一線廠產能利用率仍持續降低,且訂單能見度不高,雖臺廠本業部分于2Q12多明顯改善,然3Q12需求持續趨緩,而4Q12因天氣寒冷步入產業淡季下,太陽能產業恐持續黯淡,但股價先前已反應歐盟雙反案正面訊息,后續觀察市場對3Q12財報利空。本周在臺由外貿協會、SEMI與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12年臺灣國際太陽光電展覽會」,重量級業者對于太陽能的看法仍偏審慎保守,降產能和強化產品效能成為共識。
太陽能電池廠昱晶總經理潘文輝在光電展中指出: 「昱晶現階段利用產業調整期,在核心的太陽能電池事業,致力于提升產品效率、精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并擴展客戶基礎,以期在供需平衡后的市場與更穩定的產業環境中,能夠以具差異化的產品增加市場占有率。除了專注于太陽能電池的事業外,昱晶有更積極的策略布局。昱晶在上游的太陽能晶圓及下游的太陽能模組均有布局,另外在終端市場系統發展方面亦有著墨,相信一旦產業前景轉好,或是因各國立法的幫助(如美國、歐盟、印度的雙反行動)進而提升臺灣廠商在產業上至下游的競爭優勢。」
在太陽能產業供應鏈中,材料業者相對受產業波動的情形相對較少,并維持穩定的成長。碩禾電董事長陳繼仁表示:「我們是矽晶太陽能電極漿料領導廠商,而且是少數能同時提供背鋁、背銀及正銀等三種量產漿料的材料供應商。為提供客戶更完整的服務,我們短期除了在三種漿料持續開發更高效率及低耗量、低成本等配方外,在長期多角化方面也投入下游電廠開發,結合??母公司國碩集團在矽晶片及焊錫帶等材料資源,可以掌握主要材料自制優勢,并提供電池片及模組等客戶生產,加強雙方合作關系。」此外,在新技術開發上,陳繼仁表示將持續在如染敏電池及CIGS等電池技術上投入開發,增加利基型太陽能產品。
今年的歐洲金融危機促使各國政府采取緊縮措施,整個歐洲的太陽能政策都轉向削減補貼、大砍FIT(Feed in Tariff,政府電力收購制度),太陽能產業Low-FIT(不需要政府補助買回費率)的時代正式來臨。
而在中國市場方面,全球太陽能電池龍頭廠無錫尚德宣布減產25%,身為全球多晶矽霸主的保利協鑫也趁著「十一長假」一口氣放員工15天長假,等于變相減產,其余大陸太陽能廠不堪歐盟反傾銷調查與財務不佳雙重壓力夾擊,天合光能、江西賽維等指標性太陽能廠,也傳出齊步減產「度小月」。市場認為兩大龍頭同步減產效應下,可望扭轉太陽能產業長期「供過于求」局面,帶動價格回溫,喜迎美國、歐盟「雙反」轉單潮的臺系太陽能業者,可望成為最大受惠者。但資深分析師卻認為,中國大廠陸續減產的確有助于供需結構改善,殺價情形可望減緩,然減產仍導因于當前需求不振,且目前各地貿易戰頻傳,除未來透過反傾銷課稅導致安裝成本增加外,短期亦導致下游系統廠與終端消費者產生觀望態度而降低安裝量,對于需求更是雪上加霜,而中國廠在擔憂未來因反傾銷案無法出貨下,亦可能于目前市場殺價加速出清庫存,對于現貨報價相當不利。中國內需消費基金經理人馬磊也認為,中國經濟復蘇議題上,在「去庫存和去產能」仍需再持續一段時間調整。
整體而言,中國大廠陸續減產的確有助于改善產業結構,然因時序逐步進入4Q12產業淡季,德國亦將于10/2012 再度下砍補助,需求恐持續減緩,仍不易快速扭轉目前產業的供過于求結構。
業內人士估計,除了碩禾外,臺灣主要的太陽能廠到明年都還難轉虧為盈,券商估今年昱晶EPS為-3.1元,綠能為-10元,升陽科為-3.19元,新日光-7.01元,碩禾17.01元,中美晶-3.22元,茂迪-9.86元。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