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陽光灑滿上海市崇明區中興鎮滧南村的田野與屋頂。屋頂上一片片光伏板將陽光轉化為綠色電能。臺區儲能裝置就像一位默默值守的“電力管家”,實時調節配電網中的電流。目前,以滧南村為示范點的臺區儲能裝置運行已滿3個月,整體運行穩定,解決了滧南村綠電就地消納難的問題。
臺區儲能裝置于6月3日投運。該裝置在白天分布式光伏發電高峰時段將多余的電量儲存起來,有效降低變壓器反向負載率;在夜間用電時段將白天儲存的電量釋放,供臺區居民客戶使用,實現新能源電量的“錯峰利用”,為崇明打造“綠色低碳”島嶼提供有力支撐。
生態島提升“含綠量”
崇明島地處長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我國第三大島,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近年來,崇明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線,高標準穩步推進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崇明供電公司結合海島特色,優化配電網建設,服務生態產業發展,推動崇明島能源綠色轉型。
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綠電是重要支撐。截至目前,崇明本島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達88.65萬千瓦,新能源電源主要由集中式光伏發電、分布式光伏發電和少量風電組成,新能源發電量占用電總量的比重達53.38%。
年初,國家能源局印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明確非自然人戶用分布式光伏可全額接入電網。崇明島上,光伏發電項目迎來爆發式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崇明島上已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用戶有6325戶,并網總容量達19.1萬千瓦。其中5~7月提出并網申請的有607戶,并網容量達17.4萬千瓦,并網項目數環比增長414%,并網容量環比增長358%,預計全年并網戶數新增3000余戶。崇明供電公司成立工作專班,通過前置服務對接、優化業務辦理流程、強化協同作業等措施,縮短項目可研批復時間,加快推進配套電網建設和設備調試及驗收并網工作,服務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
綠電就地消納遇難題
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散落在崇明島各處,且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崇明島地域狹長,電網網架沿地形分布,呈長鏈條式結構,綠電外送通道較少,且島上地廣人稀,用電負荷較低。如何就近就地消納大量綠電,成為崇明供電公司面對的一個難題。
以滧南村臺區為例,該臺區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容量達252.12千瓦,臺區變壓器容量為315千伏安,光伏滲透率達80.03%,臺區內所有客戶用電負荷不足以消納所有光伏發電量。這就導致該臺區長期反向負載率較高,疊加電壓頻繁超過安全閾值,給配電網電壓穩定帶來安全隱患。這種情況也會使該臺區受理居民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的裕度不足。
“必須找到一個能統籌調節臺區電力的辦法。”崇明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張昊說。為了攻克這一難題,3月31日,崇明供電公司與上海融和元儲能源有限公司共同組成技術團隊。技術團隊多次實地調研并開會研討,綜合考慮經濟成本、統一調度、提升臺區整體消納能力和配電網電壓穩定性等因素,最終確定了“分布式光伏+臺區儲能裝置”治理方案。
臺區儲能裝置通過互感器將變壓器低壓出線的電流、電壓等數據上傳至數智能源平臺。平臺深度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并搭載負荷與光伏發電出力預測模型,可結合臺區歷史運行數據、實時氣象參數等完成多維度建模,實現控制策略自主生成、實時動態優化及歷史策略自動迭代等,既滿足儲能裝置安全運行需求,又能提升電網供需匹配精度。
臺區裝上“智能充電寶”
6月3日,經過安裝調試,125千瓦/250千瓦時的臺區儲能裝置在滧南村并網運行。
“臺區儲能裝置像‘智能充電寶’一樣,集中儲存午間用不完的光伏電量,在用電高峰時釋放出來,解決電力供需在時空上失衡的問題。”張昊介紹,“現在滧南村臺區變壓器反向負載率明顯降低,電壓波動也穩定在安全范圍內,再也沒有出現電壓過高的情況了。可以說,這臺‘智能充電寶’有效解決了分布式光伏發電就地消納的難題。”
上海昊南特種電機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電動機及塑料制品生產與銷售的小微企業。今年8月份,該企業光伏發電量達3.1萬千瓦,與去年8月份基本持平。而因為有了這臺“智能充電寶”,該企業所在臺區變壓器反向負載率和最大負載率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此外,該臺區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獲得大約93千瓦的裕量。
滧南村臺區村民也有了不一樣的用電體驗。“以前夏天中午電壓高的時候,冰箱會發出奇怪的聲響,最近再也沒出現過這種情況,用電踏實多了。”滧南村村民黃章說。
據崇明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陳建楓介紹,該公司正持續收集運行數據,優化充放電策略,研究更模塊化、柔性化的儲能設備。根據該公司統計,崇明本島類似的臺區還有15個。該公司將繼續加強與相關企業合作,將滧南村臺區示范點的經驗推廣到其他臺區。
預計2026年崇明鄉村地區分布式光伏年發電量將超過年用電量。臺區儲能裝置示范點落戶崇明,是崇明鄉村地區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一次實踐,為綠電就地消納提供了“崇明方案”。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