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四川省新能源產業鏈建圈強鏈發展規劃(2025—2027年)》的通知。
《規劃》指出:到2026年,全省累計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超3000輛。累計建成加氫站(含制氫加氫一體站)超30座。
到2027年,全省累計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超4000輛。有序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加氫站(含制氫加氫一體站)超40座。

這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又一政策風向,據不完全統計,2024 年我國共出臺 122 條氫能相關政策,其中國家級氫能相關政策共 23 條,省市級氫能相關政策共 90 條,涉及全國 28 個省份或直轄市。這些政策中相當一部分明確了對加氫站的支持,重點圍繞推進加氫站建設及加氫站運營補貼開展,同時多地市發布加氫站管理辦法,加快加氫站規劃、建設及運營。
2025 年上半年,從頂層設計到地方實踐,也有眾多支持氫能產業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其中涉及加氫站建設、運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勝以往。例如,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通知,公布了廣州市101 座加氫站位置,并為加氫站提供建設和加氫補貼。中山則簡化加氫站項目核準流程,支持探索氫能新興領域示范應用等。
政策加碼加氫站背后,有哪些考量呢?
一、終端應用破局點

從應用端來看,民用市場是氫能源市場的重要部分,目前落地應用最成熟、范圍最廣泛的就是氫能交通運輸領域,從市政功能車輛,到貨運重卡、船舶與城際軌道機車,再到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海、陸、空都已開始了氫能應用的嘗試,而在整個交通運輸體系中,最關鍵的,就是能源供給能力與體系的完善程度。
就加氫站來說,我國加氫站數量建設位居世界第一,但站點覆蓋范圍遠遠不夠,站點網絡的邊界,就是氫能交通工具通行范圍的極限。
由此擴展來看,氫能源普及應用,如在農機、工業機械等領域實現能源替代,加氫站不僅是確保供應的基礎設施,更是終端應用至關重要的破局點,一旦實現了便捷加注,氫能源的全面替代將勢不可擋。
二、氫能源體系架構的支撐點
氫氣的應用范圍很廣,國家能源法正式將其列為能源之前,氫早已廣泛應用于化工生產,在法定能源屬性確立后,大大拓寬了其應用領域,如氫儲能,通過電解水制氫技術,能夠將新能源綠電轉化為綠氫,既解決了新能源棄電問題,又實現了全程零碳排能源存儲。

制備后的綠氫除了發揮儲能功效之外,供應化工、冶金等高碳排行業進行用能優化,可大幅降低其碳排放,綜合能效顯著。因此,在未來能源結構中,氫能源將扮演重要角色,而隨著不同行業領域的深入應用,氫能源體系建設愈發迫切。
加氫站是兌現氫能源價值的出口,在整個氫能源供應體系中,加氫站是鏈接上游制備、運輸與終端應用的關鍵節點,只有建設完備的站點網絡才能支撐起整個氫能源體系。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能源體系中,加氫站的作用舉足輕重,那圍繞加氫站會有哪些產業機遇呢?
一、制氫產業將迎爆發
氫能源自身的物理特性使得長距離運輸成本較高,安全隱患較大,因此,將制氫設備直接與加氫站點適配,制加氫一體,最為經濟可行。在眾多氫氣制備方式中,電解水制氫是現階段最適配加氫站的制氫技術,而在主流電解水制氫技術中,AEM(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被廣泛看好。

AEM電解水制氫兼具了ALK的低成本與PEM靈活高效的技術優勢,較低的制氫成本使其大規模部署成為可能;快速響應的技術特征能夠深度適配新能源波動電力;寬工況性能使其在復雜環境中依舊能穩定運行,同時AEM設配集成度高,空間占用少,系統撬裝靈活,布置便捷,能深度適配加氫站建設布置的多種場景。
二、氫管網建設加速

氫能源運輸一直是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而隨著材料研發的進步與用氫需求的增長,純氫管線運輸被視為最安全可靠的輸送方式。
目前國內已有多個天然氣摻氫的示范項目,將氫氣按比例摻入天然氣中,利用天然氣管網進行輸送運用,能夠將天然氣燃燒效率提升8%-12%,污染物排放減少20%-30%,綜合提升了燃燒性能。
天然氣摻氫的成功應用給氫氣長距離輸送帶來了參考,純氫管線的建設也成為了氫能源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在氫能源逐步普及應用的趨勢下,氫能源管網建設將加速。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