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雙碳”戰略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零碳園區建設已成為能源革命與產業升級的交匯點。
繼“136號文”之后,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于7月8日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910號,以下簡稱《通知》),標志著新能源市場規則的全面重構。
作為對這一政策與市場雙重變局的精準回應,聯盛新能源正式發布“線上零碳園區”,依托3D仿真技術將能源系統的“源、儲、維、荷”四維能力映射至虛擬空間,打造可感知、可交互的智慧化方案集成平臺。
全景適配的能源基建
零碳園區的核心目標是通過清潔能源替代、能效優化與碳抵消實現碳排放動態平衡。聯盛新能源針對園區復雜場景,提供覆蓋全場景的分布式光伏方案:
功能性改造
針對老舊或滲水屋頂,采用BIPV一體化設計,兼顧發電效率與建筑功能
輕量化布局
彩鋼瓦屋頂的無穿透安裝方案,適配工業廠房快速部署需求
空間價值挖掘
開發光伏車棚與換電設施結合的“光儲充”一體化場景,提升空間復合利用率
異形挑戰破解
通過柔性組件貼合與嵌入式支架技術,實現弧形、斜面屋頂的高效利用
方案貫穿開發期收益測算與EMC合同定制、建設期設備集成調試、運營期智慧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項目全流程收益閉環。
多維價值的儲能中樞
聯盛新能源突破傳統儲能定位,構建“經濟性+功能性”雙輪驅動模型:
經濟模型立體化
通過峰谷價差套利、容量租賃、輔助服務收益等多維模式,打造持續性收益體系
系統功能聚合化
疊加電力調頻、應急備電、光伏消納優化等核心能力,增強園區能源韌性
策略調優智能化
基于用電數據預測與AI算法,持續優化充放電策略,使儲能系統隨市場政策與負荷需求動態進化
全域智聯的運維體系
聯盛新能源通過 Unicare 數字化平臺與線下服務網絡,重構新能源電站運維范式:
智能監測中樞
7×24小時全景監測與遠程專家診斷雙軌并行,實現電站狀態透明化
資源調度引擎
智能派單系統精準匹配就近工程師,結合PDA終端實現故障極速響應
預防性維護網絡
融合無人機巡檢、紅外檢測等技術,構建“預測-預警-處置”閉環管理機制線下千名工程師與百家服務中心的網絡布局,配合線上數字平臺,形成“分鐘級響應、小時級處置”的服務能力,累計護航超10GW光伏電站與近2GWh儲能系統高效運行。
可調節負荷的微電網
聯盛新能源通過整合分布式光伏、儲能及可調負荷,構建自主協同的微電網系統:
動態優化內核
基于用電負荷預測與能源價格波動,自動生成最優調度計劃
多元收益通道
打通隔墻售電、輔助服務市場、綠證交易等變現路徑
系統韌性升級
降低對外部電網依賴度,規避限電風險的同時提升電能質量
通過微電網進行一體化能源管理,進一步提升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經濟性
結語
當各地零碳園區專項政策密集落地,新能源賽道已進入價值重構的加速期。聯盛新能源以“線上零碳園區”為載體,通過“源、儲、維、荷”全鏈條數字化賦能,將政策機遇轉化為可量化的降本收益。零碳園區不是未來時,而是進行時!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