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電股份大安綠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
一、基本信息
項目名稱: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
建設單位:大安吉電綠氫能源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兩家子鎮化工園區
項目投資:59.56億
項目背景:年制綠氫3.2萬噸,年制綠氨18萬噸,綠氫制備規模也是目前國內建成項目之最。其意義不亞于中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其中新能源建設規模80萬千瓦,新建制氫、儲氫及一套18萬噸級合成氨裝置。
項目定位: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是國家電投吉電股份在綠色氫基能源領域的一次創新嘗試。“項目以風能、光伏發電產出的綠電為動力,電解水制綠氫,再以綠氫和氮氣為原料合成綠氨。”國家電投吉電股份大安綠氫公司董事長宋樹林。
技術路徑:風光發電→電解水制氫→合成氨,實現“綠電消納+零碳化工”
建設內容:新能源部分裝機80萬千瓦,其中風電70萬千瓦、光伏10萬千瓦:40 萬千瓦(風電30萬千瓦,光伏10萬千瓦)為自發自用,另外40萬千瓦風電為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配套建設 40MW/80MWh儲能裝置,新建一座220kV匯集升壓站;風電:安裝單機容量5.0MW及以上風力發電機組,輪轂高度110米及以上,葉輪直徑190米及以上;光伏:安裝N型560Wp雙玻雙面組件,采用平斜單軸支架和組串式逆變器。
制氫合成氨部分:項目建設50套200Nm3/h的PEM制氫設備,39套1000Nm3/h堿液制氫設備,建設20000Nm3/h的空分裝置、建設一套年產18萬噸合成氨裝置、儲氫、儲能裝置及相關公輔設施,設計年制氫量3.2萬噸、合成氨18萬噸。

二、企業中標情況
2024年5月下旬,隆基氫能15臺套1000Nm3/h電解槽、氣液分離及純化制氫系統設備正式起運,正陸續運往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地(以下簡稱“大安項目”)。

2024年5月24日,陽光氫能12套1000Nm3/h堿性電解槽、氣液分離與純化等綠電制氫設備陸續抵運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現場。
三一氫能2024年5月15日向大安項目提供8臺電解槽設備及配套分離純化系統,包含8臺1000Nm3/h電解槽、2套4000Nm3/h氣液分離系統、2套4000Nm3/h氫氣純化系統、1套8000標方注水注堿設施等產品在5月15號已發運大安項目現場。
4套水電解制氫設備采購,派瑞氫能為第1中標候選人,投標價格為3080.6萬元,單價716萬元。
吉電綠氫能源有限公司擬與長春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PEM制氫設備供貨合同,合同金額2.9億元,是全國最大的PEM制氫設備訂單,標志著項目每小時可通過PEM電解水制取10000標準立方米的氫氣。
陽光氫能和國電南瑞分別中標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12套4.5MW的IGBT制氫電源設備。
2024年11月,北京英博新能源有限公司為吉林大安風光制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提供的12臺PEM電解水制氫電源產品已成功交付并在項目現場就位,根據項目進度需要,隨時投入使用。
2025年2月11日,國電南瑞中標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能量管控系統,標志著國電南瑞在氫能業務領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合成氨催化劑中標方:臨朐大祥精細化工有限公司(2025年1月)
氫氣純化系統供應商:瑞必科(Rebecca),負責氫氣純化設備集成
空分裝置與合成氨裝置空分能力:20000Nm3/h,合成氨產能18萬噸/年
EPC方:由吉電股份分批次招標建設。通過分標段招標模式推進。

三、項目進展及時間節點
2022年8月,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專家審查;
2022年9月,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取得核準,總投資預計63.32億;
2022年10月,“氫動吉林”行動暨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啟動;該項目將建設風電項目700MW,光伏項目100MW;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壓站,配套40MW/80MWh儲能,新建制氫、儲氫及18萬噸合成氨裝置;
2023年2月,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部分設備、施工及服務集中招標公告,其中共采購39套水電解制氫設備;
2023年3月,吉電股份與湖北東湖實驗室、通達電磁能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武漢簽訂合作協議,就優化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工程設計方案,簽約各方進行深入交流并達成共識;
2023年4月,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部分設備、施工及服務集中招標中標候選人公示,隆基氫能、陽光電源、三一氫能、派瑞氫能擬中標制氫裝備。該項目總投資59.56億元,總計39套1000標方/時的堿性電解槽;
2023年7月,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全面開工;
2024年5月14日:時任吉林省長胡玉亭現場調研,確認投產時間調整為2025年7月,要求加快設備調試;
2024年10月:完成風電部分建設用地審批;
2025年4月18日:項目整體進入調試階段,土建完成99%、設備安裝100%、電氣儀表施工95%,計劃4月20日完成中間交接;
2025年6月8日:配套700MW風電項目首臺風機發電成功,新能源工程進入沖刺階段;
2025年6月10日?:總降變電所一次受電成功,電力系統全線貫通;
投產時間:計劃2025年7月下旬產出首批綠氫。

四、新聞報道
在大安吉電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的中樞神經——中央控制室,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數據,描繪著“綠電變綠氫、綠氫變綠氨”的完整圖景。作為項目的“核心技術”之一,由國家電投自主研發的“柔性控制系統”,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這套系統,能夠精準預測風光出力,智能調度制氫、儲氫和合成氨的生產節奏,就好比給波動的綠電裝上了“穩定器”,讓整個鏈條的負荷可以在30%到110%之間靈活波動。保障了合成氨的連續高效生產,提升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和整體運行效率。

眼下,在占地近30萬平方米的工廠內,48臺自主研發的PEM電解槽與36臺堿性電解槽正進行最后調試。項目首創“離網制氫+直流微電網+固態儲氫”技術體系,相當于為氫氣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金屬保險柜”。

技術創新是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大安吉電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一舉拿下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離網PEM與堿液混合制氫系統、國內首個獨立建設的直流微電網制氫工程、目前世界最大工程化應用的固態儲氫裝置等三項 “國際領先”、六項“國內第一”。作為國家首批清潔氫能創新工程,該項目實現綠氫裝備100%國產化。其構建的"電-氫-氨"能源走廊,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開辟出千億級綠色化工新賽道。
近年來,吉林西部(大安)清潔能源化工產業園區不斷加強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為項目落戶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設施保障。今年5月,該化工園區安全風險等級評估達到D級,為最好級別。白城市在2018年就已開始謀劃充分利用本地新能源富集的優勢發展氫能產業,打造“中國北方氫谷”。
第五屆中國綠氫與應用發展論壇
會議背景

根據《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生產消費規模超365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位。
東北三省一區在建及規劃的綠色甲醇和綠氨生產項目75個,占全國產能的80%以上。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到2028年,綠色甲醇產能將達到1274萬噸、綠氨211萬噸;預計到2030年,綠色甲醇產能3114萬噸、綠氨562萬噸。東北地區正在形成全球低成本綠色船舶燃料的主要生產基地。
同時,綠氫項目面臨產品銷路單一、綠氫跨行業標準缺位,應用場景經濟性待突破等系統性挑戰。本次會議,組委會邀請馬士基、達飛、中海航運、現代商船、中國化學、中國船東協會、梅賽尼斯、賽默飛、法液空等相關知名單位,聚焦氫能產業上下游產業協同對話交流,通過分享國際標桿案例、剖析國內示范項目痛點,為我國乃至全球構建安全、經濟、可持續的綠氫消納體系注入動能。
組織形式
主 辦:中國氫能100人論壇 | 世紀新能源網
承 辦:氫能觀察 | 氫能技術情報 | 氫能項目情報
規 模:300人
時 間:8月6日
地 點:大連
熱點議題
綠氫消納場景協同:交通領域氫能重卡、氫能船舶、綠色航煤(SAF)、氫電航空無人機應用、氫電物料冷鏈等;工業脫碳氫冶金;化工領域合成氨、綠色甲醇、煤化工替代、燃煤機組摻燒綠氨發電等;
綠氫氨醇項目商業化驗證與應用:綠氫氨醇項目經濟性分析測算;關鍵技術路線與工藝選型;大型綠氫項目設計設計與驗證;
電解槽技術迭代、成本突破和應用案例分析;ALK、PEM、AEM、SOEC現狀與前景分析;關鍵零部件進展和增效降本路徑;
氫能運輸經濟性與安全性;綠氫銷售的低碳或零碳認證;燃料電池輕量化設計驗證:綠氫出海與保險。
擬邀企業及嘉賓

馬士基、達飛、中海航運、現代商船、中國化學、中國船東協會、梅賽尼斯、賽默飛、法液空、旭陽集團、中國化學、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三峽、國家電投、中國能建、國氫科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國家能源集團、金風、遠景、天合元氫、隆基氫能、陽光氫能、明陽氫能、中船718所、江蘇雙良、海德氫能、希倍優、國富氫能等。
(排名不分先后)

聯系我們
滿盈:18043147317
赫銘:13578986483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