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本的HTW柏林戶儲評測報告出爐,對報告做如下部分解讀,不準確之處,歡迎補充指正。
一、能效之王誕生:歐洲品牌橫掃榜單
根據HTW柏林最新發布的《HTW-Stromspeicher-Inspektion-2025》,RCT Power、Fronius、Energy Depot、KOSTAL等品牌在5kW和10kW兩大功率類別中穩坐Top 3寶座。

KOSTAL 新一代混合逆變器PLENTICORE G3 M 10以98.2%充電效率刷新行業紀錄,采用碳化硅功率模塊技術,專為大功率光伏系統設計。KOSTAL通過將所謂的IMS電路板技術與碳化硅功率半導體相結合,創造了這一新紀錄。
中國品牌突圍:僅GoodWe(固德威)和Fox ESS(麥田能源)躋身第一梯隊,其中Fox ESS新品H3-10.0-Smart搭配ECS2900-H6電池,SPI效率達94.8%。

能效黑科技:SAX Power的Home Plus采用多電平技術,每個電池模組獨立配備功率電子單元,充放電平均效率突破98%,夜間低負載表現尤為出色。
往期相關閱讀:顛覆底層邏輯!一款干掉了PCS的儲能系統
二、市場風向:戶用儲能爆發式增長
德國市場數據:2024年新增戶用儲能安裝量達58萬臺,DC耦合系統占比87%,徹底碾壓AC耦合方案。

小容量趨勢:4kWh以下小型儲能增速迅猛,Anker SOLIX的E1600成為陽臺光伏“黃金搭檔”。但主流仍為8-12kWh中型系統,BYD HVS系列占據頭部份額。

政策驅動:德國取消10kW光伏免稅門檻,30kW以下系統免征所得稅,推動屋頂光伏電站“越建越大”。
三、用戶痛點:夜間效率決定真實體驗
報告揭露行業“隱藏陷阱”:
低負載效率差異懸殊:部分逆變器在100W夜間常用功率下效率僅54%,而頂尖產品如RCT Power DC 10.0可達86%。

電池壽命殺手:傳統策略導致電池長期滿電靜置,鋰電池壽命縮水。預測型充電策略可將滿電停留時間縮短8小時,壽命延長2年以上。

專家建議:選購時重點關注“20%-50%負載效率”,而非峰值數據。
四、預測型能源管理:未來剛需功能
德國新法規要求光伏午間發電峰值強制限流,預測算法成破局關鍵:
FENECON、KOSTAL 等品牌通過本地數據學習,動態調整電池充電,減少棄光率達90%。

Sonnen依托云端天氣預測,實現發電與用電需求精準匹配,但依賴穩定網絡。
五、戶儲選購指南:三大黃金法則
容量匹配:儲能容量≤1.5倍光伏功率,同時按每千度年用電配1.5kWh。
效率驗證:要求供應商提供“部分負載效率曲線”,優先選擇SPI評級A類產品。
智能必選:支持預測充電、支持OTA升級的系統,未來10年不過時。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