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產氫量最大的國家。近兩年,化石能源制氫、天然氣制氫等傳統制氫方式正在因其危及環境和資源而被逐漸替代,由此,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制氫正被逐漸提上日程。在6月1日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共同發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對氫能發展明確表示: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制氫利用。開展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低、氫能儲輸用產業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產業化發展,打造規模化的綠氫生產基地。發展可再生能源是降低碳排放的必要途徑,也是能源轉型的必由之路,這就需要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在“十四五”期間,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進一步增加。目前,水電、風電、光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首位,總裝機容量約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總量的1/4。然而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有:由地理分布不均、隨機性和季節性大導致的錯峰難度大,再加上儲能不足,進而引發部分地區發電不穩定,導致棄風、棄水、棄光嚴重。關于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制氫示范應用的開展,國家頂層設計中也有明確建議。此前,國家能源局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強調:在風光水電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逐步擴大示范規模,探索季節性儲能和電網調峰。歐陽明高院士表示:“電解水制氫分為堿性電解水制氫(AEC)、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PEMEC)、高溫水蒸氣電解制氫(SOEC)等技術路線,一些專家預測,電解水制氫的需求在未來將比燃料電池更大。目前,我國能源行業積極投資可再生能源制氫,例如四川水電制氫、新疆光伏制氫、內蒙風電制氫等,為規模化生產清潔低碳氫能奠定了良好產業基礎。”近日,全球在建最大光伏制氫生產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傳出好消息: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土建基礎施工,正在進行項目結構施工;已完成投資8.8億元,計劃10月30日第一條生產線產氫。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是國內首次規模化利用光伏發電直接制氫項目,占地面積約500畝,總投資約30億元,一期新建內容主要包括裝機容量300兆瓦、年均發電量6.18億千瓦時的光伏電站、2萬噸/年電解水制氫廠、21萬標準立方米的儲氫球罐、制氫能力2.8萬標準立方米/小時輸氫管道及配套輸變電等設備。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高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到:“可再生能源發電近年來在我國迅猛發展,但由于其時空的不均衡性,造成大量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以近零邊際成本的富余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氫氣,再以替代化石燃料氣供熱,為交通等行業通過燃料電池技術供能等方式利用氫氣是一條可行的途徑。”
受技術問題及電價等因素影響,我國目前仍在以成本較低的化石能源制氫方式為主。隨著制氫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成本的快速下降,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支持性電價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制氫市場化機制,健全覆蓋氫儲能的儲能價格機制,探索氫儲能直接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我國目標是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十四五”時期,在氫氣需求較大、可再生能源資源富集地區,“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制氫工程”一定會有大幅度增加。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