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2018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
通知顯示,根據對各省(區、市)2017年風電開發建設和運行狀況的監測,提出了2018年度風電開發投資預警,甘肅、新疆(含兵團)、吉林為紅色預警區域;內蒙古、黑龍江為橙色預警區域,山西北部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陜西北部榆林市以及河北省張家口市和承德市按照橙色預警管理。寧夏等其他省(區、市)和地區為綠色預警區域。這意味著,內蒙古、黑龍江、寧夏三省區解除風電紅色預警。
作為風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三北地區的風電收益率一直較高,同時工程建設條件相對容易,隨著這三省區解除風電紅色預警,預計三省區2018年風電投資將再度放量。(文末附三省份2017年風電發展情況匯總和未來三年發展預測)。
國家能源局關于發布2018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經信委(工信廳)、能源局,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內蒙古電力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華潤集團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國風能協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為引導風電企業理性投資,督促各地區改善風電開發建設投資環境,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現將各省(區、市)風電開發投資監測預警結果予以公布,并就落實好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根據對各省(區、市)2017年風電開發建設和運行狀況的監測,2018年度風電開發投資預警信息如下:甘肅、新疆(含兵團)、吉林為紅色預警區域。內蒙古、黑龍江為橙色預警區域,山西北部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陜西北部榆林市以及河北省張家口市和承德市按照橙色預警管理。其他省(區、市)和地區為綠色預警區域。
二、紅色預警的區域暫停風電開發建設,集中精力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存量風電消納問題。已核準的風電項目暫緩建設,已納入規劃且列入各年度實施方案未核準的風電項目暫停核準,電網企業停止受理緩建和暫停核準項目的并網申請。對平價上網示范項目以及2017年底前已完成核準并列入年度實施方案且升壓匯集站主體工程已完成建設的風電項目,電網企業落實消納條件后,可并網運行。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組織的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配套項目、清潔能源消納示范區內的項目從其專門規定。
紅色預警地區已投入運行或在建輸電通道優先消納存量風電項目。新疆準東、酒泉二期風電基地項目應在受端地區電網企業確認保障消納的前提下有序建設。
三、橙色預警地區除符合規劃且列入年度實施方案的風電項目和我局組織的示范項目及市場化招標項目外,不再新增年度建設規模,之前已納入年度實施方案的項目可以繼續核準建設。橙色預警地區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會同電網企業保障本地區風電項目消納狀況顯著改善,在3月底前制定本地區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專項工作方案,報我局備案后方可開展項目核準工作。
四、預警結果為綠色的地區按照有關要求自行組織風電項目建設,但要把握好風電項目的建設節奏,在落實消納市場等條件的基礎上有序推進,避免出現限電狀況。
請各省(區、市)能源管理部門加強落實,及時向我局報告預警機制落實情況。
附件:2018年全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
國家能源局
2018年3月5日
內蒙古、黑龍江、寧夏2017年風電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預測
黑龍江
黑龍江省是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五個省之一,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位列全國第四位,是全國九個大型風電基地之一。
據統計,目前黑龍江全省風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568萬千瓦,占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的20%。
2017年,黑龍江省風電最大發電電力、風電最大日發電量均創歷史最高,風電最大發電電力430萬千瓦,占全省發電電力的42%,最大日發電量8140萬千瓦時,占全省日供電量的44%。
截至12月31日,黑龍江省2017年風電發電量完成1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歷史上首次突破100億千瓦時。
2017年黑龍江省風電發電利用小時數達到1900小時,同比增加234小時,棄風天數同比減少73天,風電的棄風電量同比減少13%,棄風率同比減少4個百分點。
未來發展規劃:
2017--2020年,黑龍江計劃有序發展風電。利用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風資源較好、電力消納能力強、環境承載能力大優勢,優先開發建設大慶、齊齊哈爾等地區大型風電基地。加快推進黑龍江省東部及其他地區已核準風電項目建設,盡快并網發電。在區域電力負荷中心開展分散式風電試點示范,提高電網末端供電質量和電源保障能力。黑龍江省規劃2017—2020年,新增風電裝機規模340萬千瓦。
積極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利用。在制定全省發電計劃和交易電量方案時,充分預留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保障性收購電量空間,在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優先安排清潔能源發電計劃。進一步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挖掘系統調峰潛力,提高清潔能源發電消納空間。鼓勵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企業積極參與跨省區能源交易和大用戶直供,建設就近消納試點示范項目。結合城鎮化建設和老城區改造,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積極推廣天然氣、風電等清潔能源供暖。
內蒙古
截至2017年12月底,內蒙古自治區全區風電裝機2669.44萬千瓦,同比增長4.45%,風電發電量550.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7%。
未來發展規劃: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的《自治區“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內蒙古全區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500萬千瓦。重點建設阿拉善(烏海、巴彥淖爾)、包頭北(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海、阿拉善)、烏蘭察布(呼和浩特)、錫林郭勒、赤峰、通遼、呼倫貝爾(興安)等八大新能源基地。采取風火打捆、風光互補、風電供熱等多種措施,提高風電光電消納比重。
寧夏
2017年,寧夏全區風電裝機規模達到942萬千瓦,位居全國第六,占在全區電力裝機的22%;風電發電量分別為155億千瓦時,占全區總發電量的11%;風電設備利用小時達到1650時,同比增長6.2%%,棄風率4.8%,同比降低8.5百分點。
未來發展規劃:
根據寧夏發改委印發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寧夏要求科學規劃風電場布局和規模,建成賀蘭山、麻黃山、香山、南華山、西華山等大型風電場,依據風能資源條件和市場消納能力,有序開發韋州、正義關、高沙窩、六盤山、月亮山等地區風電資源。鼓勵企業引進推廣微風發電技術,建設滿足區域供電需求的小型風電項目,形成集中開發與分散開發相結合的風電發展格局。到2020年,寧夏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100萬千瓦以上。積極引進上海電氣、東方電氣等新能源裝備企業,引導企業在項目開發地就近發展風機、葉片等裝備制造及新能源檢修基地,提升兆瓦級風電機組整機及重點核心部件的配套生產能力,提升風電裝備制造和服務水平,實現風電開發與配套產業協調發展。
通知顯示,根據對各省(區、市)2017年風電開發建設和運行狀況的監測,提出了2018年度風電開發投資預警,甘肅、新疆(含兵團)、吉林為紅色預警區域;內蒙古、黑龍江為橙色預警區域,山西北部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陜西北部榆林市以及河北省張家口市和承德市按照橙色預警管理。寧夏等其他省(區、市)和地區為綠色預警區域。這意味著,內蒙古、黑龍江、寧夏三省區解除風電紅色預警。
作為風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三北地區的風電收益率一直較高,同時工程建設條件相對容易,隨著這三省區解除風電紅色預警,預計三省區2018年風電投資將再度放量。(文末附三省份2017年風電發展情況匯總和未來三年發展預測)。
國家能源局關于發布2018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經信委(工信廳)、能源局,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內蒙古電力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華潤集團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國風能協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為引導風電企業理性投資,督促各地區改善風電開發建設投資環境,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現將各省(區、市)風電開發投資監測預警結果予以公布,并就落實好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根據對各省(區、市)2017年風電開發建設和運行狀況的監測,2018年度風電開發投資預警信息如下:甘肅、新疆(含兵團)、吉林為紅色預警區域。內蒙古、黑龍江為橙色預警區域,山西北部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陜西北部榆林市以及河北省張家口市和承德市按照橙色預警管理。其他省(區、市)和地區為綠色預警區域。
二、紅色預警的區域暫停風電開發建設,集中精力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存量風電消納問題。已核準的風電項目暫緩建設,已納入規劃且列入各年度實施方案未核準的風電項目暫停核準,電網企業停止受理緩建和暫停核準項目的并網申請。對平價上網示范項目以及2017年底前已完成核準并列入年度實施方案且升壓匯集站主體工程已完成建設的風電項目,電網企業落實消納條件后,可并網運行。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組織的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配套項目、清潔能源消納示范區內的項目從其專門規定。
紅色預警地區已投入運行或在建輸電通道優先消納存量風電項目。新疆準東、酒泉二期風電基地項目應在受端地區電網企業確認保障消納的前提下有序建設。
三、橙色預警地區除符合規劃且列入年度實施方案的風電項目和我局組織的示范項目及市場化招標項目外,不再新增年度建設規模,之前已納入年度實施方案的項目可以繼續核準建設。橙色預警地區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會同電網企業保障本地區風電項目消納狀況顯著改善,在3月底前制定本地區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專項工作方案,報我局備案后方可開展項目核準工作。
四、預警結果為綠色的地區按照有關要求自行組織風電項目建設,但要把握好風電項目的建設節奏,在落實消納市場等條件的基礎上有序推進,避免出現限電狀況。
請各省(區、市)能源管理部門加強落實,及時向我局報告預警機制落實情況。
附件:2018年全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
國家能源局
2018年3月5日


內蒙古、黑龍江、寧夏2017年風電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預測
黑龍江
黑龍江省是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五個省之一,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位列全國第四位,是全國九個大型風電基地之一。
據統計,目前黑龍江全省風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568萬千瓦,占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的20%。
2017年,黑龍江省風電最大發電電力、風電最大日發電量均創歷史最高,風電最大發電電力430萬千瓦,占全省發電電力的42%,最大日發電量8140萬千瓦時,占全省日供電量的44%。
截至12月31日,黑龍江省2017年風電發電量完成1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歷史上首次突破100億千瓦時。
2017年黑龍江省風電發電利用小時數達到1900小時,同比增加234小時,棄風天數同比減少73天,風電的棄風電量同比減少13%,棄風率同比減少4個百分點。
未來發展規劃:
2017--2020年,黑龍江計劃有序發展風電。利用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風資源較好、電力消納能力強、環境承載能力大優勢,優先開發建設大慶、齊齊哈爾等地區大型風電基地。加快推進黑龍江省東部及其他地區已核準風電項目建設,盡快并網發電。在區域電力負荷中心開展分散式風電試點示范,提高電網末端供電質量和電源保障能力。黑龍江省規劃2017—2020年,新增風電裝機規模340萬千瓦。
積極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利用。在制定全省發電計劃和交易電量方案時,充分預留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保障性收購電量空間,在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優先安排清潔能源發電計劃。進一步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挖掘系統調峰潛力,提高清潔能源發電消納空間。鼓勵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企業積極參與跨省區能源交易和大用戶直供,建設就近消納試點示范項目。結合城鎮化建設和老城區改造,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積極推廣天然氣、風電等清潔能源供暖。
內蒙古
截至2017年12月底,內蒙古自治區全區風電裝機2669.44萬千瓦,同比增長4.45%,風電發電量550.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7%。
未來發展規劃: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的《自治區“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內蒙古全區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500萬千瓦。重點建設阿拉善(烏海、巴彥淖爾)、包頭北(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海、阿拉善)、烏蘭察布(呼和浩特)、錫林郭勒、赤峰、通遼、呼倫貝爾(興安)等八大新能源基地。采取風火打捆、風光互補、風電供熱等多種措施,提高風電光電消納比重。
寧夏
2017年,寧夏全區風電裝機規模達到942萬千瓦,位居全國第六,占在全區電力裝機的22%;風電發電量分別為155億千瓦時,占全區總發電量的11%;風電設備利用小時達到1650時,同比增長6.2%%,棄風率4.8%,同比降低8.5百分點。
未來發展規劃:
根據寧夏發改委印發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寧夏要求科學規劃風電場布局和規模,建成賀蘭山、麻黃山、香山、南華山、西華山等大型風電場,依據風能資源條件和市場消納能力,有序開發韋州、正義關、高沙窩、六盤山、月亮山等地區風電資源。鼓勵企業引進推廣微風發電技術,建設滿足區域供電需求的小型風電項目,形成集中開發與分散開發相結合的風電發展格局。到2020年,寧夏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100萬千瓦以上。積極引進上海電氣、東方電氣等新能源裝備企業,引導企業在項目開發地就近發展風機、葉片等裝備制造及新能源檢修基地,提升兆瓦級風電機組整機及重點核心部件的配套生產能力,提升風電裝備制造和服務水平,實現風電開發與配套產業協調發展。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